空间观与文化空间意义探讨——兼论鄂伦春人空间逻辑的文化养成The Concept of Space and Cultural Space:Cultural Formation of Spatial Logic of the Oroqen People
尤明慧;柳娟;
摘要(Abstract):
人类总是需要在特定的时空中存在,因此,时间与空间是人类存在的基本要素。除自然科学外,"空间"也是人文社会科学探讨的重要领域。国内外学者提出了诸多关于"空间"的概念和对"空间"的认知,阐述了一系列关于"文化空间"的理论,呈现了"空间"的社会和文化建构性。从人类学的视角,通过对鄂伦春人狩猎文化的空间逻辑建构及其文化意义的探讨,体现了文化空间所形成的地方性知识、群体记忆和民族认同,蕴涵着群体的价值取向和深刻的认知体系。可见"文化空间"是结合生态环境、历史传承、岁时传统、价值认知、生命智慧的人类行为的文化场和自然场,具有丰富的历史和人文意义。
关键词(KeyWords): 空间;文化空间;鄂伦春人;人类学研究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课题“人口极少民族城镇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探索研究”(15BMZ036);; 哈尔滨商业大学科研课题“人口极少民族当代社会适应问题研究”(2019DS003)
作者(Author): 尤明慧;柳娟;
Email:
DOI: 10.16074/j.cnki.cn43-1394/z.2020.06.005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美]华勒斯坦.开放社会科学重建社会科学报告书[M].刘锋,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82.
- [2]刘全志.周易[M].北京:中华书局,2012:159.
- [3][春秋]孔子.尚书[M].周秉钧,注译.长沙:岳麓书社,2001:15.
- [4][汉]刘安,等.[汉]高诱,注.淮南子引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5.
- [5][战国]庄周.庄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67.
- [6][唐]房玄龄,注.[明]刘绩,补注.刘晓艺,校点.管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298.
- [7]刘毓庆,诗经[M].李蹊,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1:391.
- [8]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28.
- [9]柏拉图.蒂迈欧篇[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35.
- [10]詹和平.空间[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0.
- [11][法]笛卡尔.笛卡尔文集[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29.
- [12][德]康德.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96.
- [13]Henri Lefebvre.The Production of Space[M].Oxford:Blackwell press,1991:143.
- [14][法]福柯.不同空间的正文与上下文[A].包亚明.后现代性与地理学的政治[C].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18.
- [15]黄应贵.空间、力与社会[M].台北:“中央研究院”,1995:73.
- [16]景天魁,冯波.时空社会学:记忆和认同[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7:45.
- [17]陈虹.试谈文化空间的概念与内涵[J].文物世界,2006(01):44-46.
- [18]本书编委会.中华民间故事大系(第十五卷):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842.
- [19]尤明慧.“祖”文化之于“地方感”与“超越性”的表达范式[J].天府新论,2015(02):118-123.
- [20]杨振之,邹积艺.旅游的“符号化”与符号化旅游———对旅游及旅游开发的符号学审视[J].旅游学刊,2006(05):75-79.
- [21]彭兆荣.“祖先在上”:我国传统文化遗续中的“崇高性”———兼与巫鸿的“纪念碑性”商讨[J].思想战线,2014(01):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