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仕安
<正>厄纳斯特·海明威是美国二十世纪文学中一代人的代表,以文体闻名于世,成为美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最引人注意的作家。鲁迅是二十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的创始人,以白话短篇小说形式为新文学开辟了革命现实主义传统的广阔道路。他们都给世界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象《老人与海》是海明威一生中最后一部最出色的作品,《伤逝》是鲁迅小说中题材与风格独异的篇章。这两部作品,前者是一位老人远海捕鱼的斗争故事,后者是一对知识分子
1988年03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7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罗仕安
<正>厄纳斯特·海明威是美国二十世纪文学中一代人的代表,以文体闻名于世,成为美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最引人注意的作家。鲁迅是二十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的创始人,以白话短篇小说形式为新文学开辟了革命现实主义传统的广阔道路。他们都给世界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象《老人与海》是海明威一生中最后一部最出色的作品,《伤逝》是鲁迅小说中题材与风格独异的篇章。这两部作品,前者是一位老人远海捕鱼的斗争故事,后者是一对知识分子
1988年03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7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罗仕安
<正>厄纳斯特·海明威是美国二十世纪文学中一代人的代表,以文体闻名于世,成为美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最引人注意的作家。鲁迅是二十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的创始人,以白话短篇小说形式为新文学开辟了革命现实主义传统的广阔道路。他们都给世界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象《老人与海》是海明威一生中最后一部最出色的作品,《伤逝》是鲁迅小说中题材与风格独异的篇章。这两部作品,前者是一位老人远海捕鱼的斗争故事,后者是一对知识分子
1988年03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7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业余
<正>本文无意理会英国资产阶级文艺家贬低拜伦的企图而把评价拜伦式英雄的法码向着减轻份量移动;也不敢苟同近年来评论界欲解散多余人队伍的意向而把其中几位视作真正的英雄。但是,留意这些形象的神貌、言行,追溯他们的出生、经历,却可断言:拜伦式英雄和多余人确实是艺术上的两个“同胞”兄弟。研究这种既扎根本土、又超越时空遥相呼应的文学现象,探讨他们之间的感应因素,也许能使我们于惊奇中舒缓一口气,再细细思味其中的奥秘。
1988年03期 7-1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6k] [下载次数:8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业余
<正>本文无意理会英国资产阶级文艺家贬低拜伦的企图而把评价拜伦式英雄的法码向着减轻份量移动;也不敢苟同近年来评论界欲解散多余人队伍的意向而把其中几位视作真正的英雄。但是,留意这些形象的神貌、言行,追溯他们的出生、经历,却可断言:拜伦式英雄和多余人确实是艺术上的两个“同胞”兄弟。研究这种既扎根本土、又超越时空遥相呼应的文学现象,探讨他们之间的感应因素,也许能使我们于惊奇中舒缓一口气,再细细思味其中的奥秘。
1988年03期 7-1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6k] [下载次数:8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业余
<正>本文无意理会英国资产阶级文艺家贬低拜伦的企图而把评价拜伦式英雄的法码向着减轻份量移动;也不敢苟同近年来评论界欲解散多余人队伍的意向而把其中几位视作真正的英雄。但是,留意这些形象的神貌、言行,追溯他们的出生、经历,却可断言:拜伦式英雄和多余人确实是艺术上的两个“同胞”兄弟。研究这种既扎根本土、又超越时空遥相呼应的文学现象,探讨他们之间的感应因素,也许能使我们于惊奇中舒缓一口气,再细细思味其中的奥秘。
1988年03期 7-1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6k] [下载次数:8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佘明
<正>改革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面对西方,面对世界,我们将作何种选择?这是现代中国人的困惑,当然也是中国文学的困惑。已经有先驱者们在作着尝试,已经有些作家有所选择。于是出现了《变形记》似的《我是谁》和《蓝盖子》,《第二十二条军规》式的《你别无选择》,《麦田里的守望者》式的《少男少女一共七个》……;出现了荒诞魔幻、黑色幽
1988年03期 14-1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2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佘明
<正>改革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面对西方,面对世界,我们将作何种选择?这是现代中国人的困惑,当然也是中国文学的困惑。已经有先驱者们在作着尝试,已经有些作家有所选择。于是出现了《变形记》似的《我是谁》和《蓝盖子》,《第二十二条军规》式的《你别无选择》,《麦田里的守望者》式的《少男少女一共七个》……;出现了荒诞魔幻、黑色幽
1988年03期 14-1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2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佘明
<正>改革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面对西方,面对世界,我们将作何种选择?这是现代中国人的困惑,当然也是中国文学的困惑。已经有先驱者们在作着尝试,已经有些作家有所选择。于是出现了《变形记》似的《我是谁》和《蓝盖子》,《第二十二条军规》式的《你别无选择》,《麦田里的守望者》式的《少男少女一共七个》……;出现了荒诞魔幻、黑色幽
1988年03期 14-1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2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罗庾岭
<正>梁简文帝萧纲,是梁武帝第三子,昭明太子萧统之弟,公元550年登位,翌年为侯景所杀,年四十九,在帝业方面没有什么可称道的。他“六岁便属文,……篇章辞赋,操笔立成。”其写作之勤,著述之富,不唯在历代帝王之中,即使在古往作家中也是极少见的。张溥《汉魏六朝三家集题辞》说:“史言梁简文帝文集一百卷,杂著六百余卷,自古皇家撰论,未有若是其多者。”这样一位才华纵逸的作家,只是因写作了一些以宫闱私情为内容的艳诗,即所谓宫体诗,自古以来一直遭受贬抑,在文学史上没有获得应有的地位。
1988年03期 20-25+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1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罗庾岭
<正>梁简文帝萧纲,是梁武帝第三子,昭明太子萧统之弟,公元550年登位,翌年为侯景所杀,年四十九,在帝业方面没有什么可称道的。他“六岁便属文,……篇章辞赋,操笔立成。”其写作之勤,著述之富,不唯在历代帝王之中,即使在古往作家中也是极少见的。张溥《汉魏六朝三家集题辞》说:“史言梁简文帝文集一百卷,杂著六百余卷,自古皇家撰论,未有若是其多者。”这样一位才华纵逸的作家,只是因写作了一些以宫闱私情为内容的艳诗,即所谓宫体诗,自古以来一直遭受贬抑,在文学史上没有获得应有的地位。
1988年03期 20-25+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1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罗庾岭
<正>梁简文帝萧纲,是梁武帝第三子,昭明太子萧统之弟,公元550年登位,翌年为侯景所杀,年四十九,在帝业方面没有什么可称道的。他“六岁便属文,……篇章辞赋,操笔立成。”其写作之勤,著述之富,不唯在历代帝王之中,即使在古往作家中也是极少见的。张溥《汉魏六朝三家集题辞》说:“史言梁简文帝文集一百卷,杂著六百余卷,自古皇家撰论,未有若是其多者。”这样一位才华纵逸的作家,只是因写作了一些以宫闱私情为内容的艳诗,即所谓宫体诗,自古以来一直遭受贬抑,在文学史上没有获得应有的地位。
1988年03期 20-25+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1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陈鸿良
<正>人文之初,即有数字:一二三四、十百千万等,各有定义,不可僭越。然以数称名者,却能意象隽永,通古达今。如论政有“天下一统”之要旨,治国有“百业兴旺”之景象,尚武有“勇冠三军”之赞誉,崇文有“千古绝唱”之颂扬……以数称名,既能精当而生动地概括反映所述事物的本质特征,又能超越时空的束缚,使人想出天外而又入乎彀中。它是文学和哲学、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之间博达精通的标志,是人类独具匠心和妙造天工的智慧结
1988年03期 2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2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鸿良
<正>人文之初,即有数字:一二三四、十百千万等,各有定义,不可僭越。然以数称名者,却能意象隽永,通古达今。如论政有“天下一统”之要旨,治国有“百业兴旺”之景象,尚武有“勇冠三军”之赞誉,崇文有“千古绝唱”之颂扬……以数称名,既能精当而生动地概括反映所述事物的本质特征,又能超越时空的束缚,使人想出天外而又入乎彀中。它是文学和哲学、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之间博达精通的标志,是人类独具匠心和妙造天工的智慧结
1988年03期 2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2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鸿良
<正>人文之初,即有数字:一二三四、十百千万等,各有定义,不可僭越。然以数称名者,却能意象隽永,通古达今。如论政有“天下一统”之要旨,治国有“百业兴旺”之景象,尚武有“勇冠三军”之赞誉,崇文有“千古绝唱”之颂扬……以数称名,既能精当而生动地概括反映所述事物的本质特征,又能超越时空的束缚,使人想出天外而又入乎彀中。它是文学和哲学、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之间博达精通的标志,是人类独具匠心和妙造天工的智慧结
1988年03期 2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2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戈
<正>一些西方的文学史家,文学批评家们至今仍坚持认为中国的古典戏剧都是以大团圆结尾而牺牲了悲剧精神,因此,中国无古典悲剧,崇高的古典悲剧只存在于欧洲。我以为这是不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史的门外汉的偏见。
1988年03期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4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戈
<正>一些西方的文学史家,文学批评家们至今仍坚持认为中国的古典戏剧都是以大团圆结尾而牺牲了悲剧精神,因此,中国无古典悲剧,崇高的古典悲剧只存在于欧洲。我以为这是不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史的门外汉的偏见。
1988年03期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4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戈
<正>一些西方的文学史家,文学批评家们至今仍坚持认为中国的古典戏剧都是以大团圆结尾而牺牲了悲剧精神,因此,中国无古典悲剧,崇高的古典悲剧只存在于欧洲。我以为这是不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史的门外汉的偏见。
1988年03期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4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向彪
<正>《长恨歌》的主题,是个打了上千年笔墨官司的问题。解放后,学术界也曾展开过几次热烈的讨论,见仁见智,意见纷呈,但都不能给人一个圆满的令人信服的解答。综观诸多论者的立论依据和理论思维方法,发现大都只注重从创作客体的制约出发,并按机械反映论思维定式来谋求答案,而忽视了创作主体的主体精神即主体意识在创作过程中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本文试就主体精神在创作过程中的潜在影响,探讨一下《长恨歌》主题及其复杂性形成的内在机制。
1988年03期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0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向彪
<正>《长恨歌》的主题,是个打了上千年笔墨官司的问题。解放后,学术界也曾展开过几次热烈的讨论,见仁见智,意见纷呈,但都不能给人一个圆满的令人信服的解答。综观诸多论者的立论依据和理论思维方法,发现大都只注重从创作客体的制约出发,并按机械反映论思维定式来谋求答案,而忽视了创作主体的主体精神即主体意识在创作过程中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本文试就主体精神在创作过程中的潜在影响,探讨一下《长恨歌》主题及其复杂性形成的内在机制。
1988年03期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0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向彪
<正>《长恨歌》的主题,是个打了上千年笔墨官司的问题。解放后,学术界也曾展开过几次热烈的讨论,见仁见智,意见纷呈,但都不能给人一个圆满的令人信服的解答。综观诸多论者的立论依据和理论思维方法,发现大都只注重从创作客体的制约出发,并按机械反映论思维定式来谋求答案,而忽视了创作主体的主体精神即主体意识在创作过程中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本文试就主体精神在创作过程中的潜在影响,探讨一下《长恨歌》主题及其复杂性形成的内在机制。
1988年03期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0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谭廷杰
<正>我国现代文学万象纷呈,人物形象画廊琳琅满目。在丰富多采的典型人物中,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一反源远流长的古代文学的传统格局,成了作品的主人公,研究者络绎不绝,诚然是有意义和必要的。笔者认为,对正面人物有钻研的价值,对反面人物如地主形象亦有探讨的必要,从对地主形象系列的探索分析中,不仅可以揭露这个阶级的本质特征,指出他们没落的命运,而且能揭示生活的流变与动向,显示社会发展的规律。
1988年03期 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2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谭廷杰
<正>我国现代文学万象纷呈,人物形象画廊琳琅满目。在丰富多采的典型人物中,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一反源远流长的古代文学的传统格局,成了作品的主人公,研究者络绎不绝,诚然是有意义和必要的。笔者认为,对正面人物有钻研的价值,对反面人物如地主形象亦有探讨的必要,从对地主形象系列的探索分析中,不仅可以揭露这个阶级的本质特征,指出他们没落的命运,而且能揭示生活的流变与动向,显示社会发展的规律。
1988年03期 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2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谭廷杰
<正>我国现代文学万象纷呈,人物形象画廊琳琅满目。在丰富多采的典型人物中,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一反源远流长的古代文学的传统格局,成了作品的主人公,研究者络绎不绝,诚然是有意义和必要的。笔者认为,对正面人物有钻研的价值,对反面人物如地主形象亦有探讨的必要,从对地主形象系列的探索分析中,不仅可以揭露这个阶级的本质特征,指出他们没落的命运,而且能揭示生活的流变与动向,显示社会发展的规律。
1988年03期 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2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赵士启
<正>今年二月一日,是杰出的无产阶级教育家徐特立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党中央领导同志指出:在徐老诞辰的时候,“要进行适当形式的,有意义的纪念”(《李鹏在徐特立铜象揭幕仪式上的讲话》,《徐特立研究》第4期)。徐特立是“当今一圣人”,他一生值得我们怀念的东西是很多的。作为一位教育家,徐特立教育思想内容博大精深,限于篇幅,本书仅就他的办学实践活动,作一概要的介述。
1988年03期 4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5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士启
<正>今年二月一日,是杰出的无产阶级教育家徐特立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党中央领导同志指出:在徐老诞辰的时候,“要进行适当形式的,有意义的纪念”(《李鹏在徐特立铜象揭幕仪式上的讲话》,《徐特立研究》第4期)。徐特立是“当今一圣人”,他一生值得我们怀念的东西是很多的。作为一位教育家,徐特立教育思想内容博大精深,限于篇幅,本书仅就他的办学实践活动,作一概要的介述。
1988年03期 4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5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士启
<正>今年二月一日,是杰出的无产阶级教育家徐特立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党中央领导同志指出:在徐老诞辰的时候,“要进行适当形式的,有意义的纪念”(《李鹏在徐特立铜象揭幕仪式上的讲话》,《徐特立研究》第4期)。徐特立是“当今一圣人”,他一生值得我们怀念的东西是很多的。作为一位教育家,徐特立教育思想内容博大精深,限于篇幅,本书仅就他的办学实践活动,作一概要的介述。
1988年03期 4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5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邹知贤
<正>人的主体意识结构可以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透视,显然,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透视所得到的“图象”是不同的。从主体结构中诸因素与外部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来看,我们把主体意识结构诸因素区分为认知因素和意向因素两大类。认知因素,就是主体结构中担当反映外部客观事物任务的诸因素,包括感知、想象、思维。意向因素就是主体结构中对待外部客观事物的诸因素,包括注意、情感、意志、动机、兴趣、期望、目的、信念、美的原则、独立精神,等等。从这个维度看,人的主体意识结构就是认知因素和意向因素组成的统一体。
1988年03期 5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5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邹知贤
<正>人的主体意识结构可以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透视,显然,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透视所得到的“图象”是不同的。从主体结构中诸因素与外部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来看,我们把主体意识结构诸因素区分为认知因素和意向因素两大类。认知因素,就是主体结构中担当反映外部客观事物任务的诸因素,包括感知、想象、思维。意向因素就是主体结构中对待外部客观事物的诸因素,包括注意、情感、意志、动机、兴趣、期望、目的、信念、美的原则、独立精神,等等。从这个维度看,人的主体意识结构就是认知因素和意向因素组成的统一体。
1988年03期 5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5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邹知贤
<正>人的主体意识结构可以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透视,显然,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透视所得到的“图象”是不同的。从主体结构中诸因素与外部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来看,我们把主体意识结构诸因素区分为认知因素和意向因素两大类。认知因素,就是主体结构中担当反映外部客观事物任务的诸因素,包括感知、想象、思维。意向因素就是主体结构中对待外部客观事物的诸因素,包括注意、情感、意志、动机、兴趣、期望、目的、信念、美的原则、独立精神,等等。从这个维度看,人的主体意识结构就是认知因素和意向因素组成的统一体。
1988年03期 5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5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吴兴勇
<正>六十年代初,随着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的出版,库恩的科学哲学思想引起了世界各国知识界的广泛注意。这本书可说是跨越了哲学、历史和社会科学之间的鸿沟,因而其中的论点不但得到科学哲学家的支持,在社会科学以至一般历史学、经济学领域中也引起了深切的共鸣,据说参与讨论的著作不下一百种。苏联早在七二年就把《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译成了俄文,对其进行研究。1981年我国也召开了库恩科学哲学学术思想讨论会。
1988年03期 6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2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吴兴勇
<正>六十年代初,随着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的出版,库恩的科学哲学思想引起了世界各国知识界的广泛注意。这本书可说是跨越了哲学、历史和社会科学之间的鸿沟,因而其中的论点不但得到科学哲学家的支持,在社会科学以至一般历史学、经济学领域中也引起了深切的共鸣,据说参与讨论的著作不下一百种。苏联早在七二年就把《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译成了俄文,对其进行研究。1981年我国也召开了库恩科学哲学学术思想讨论会。
1988年03期 6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2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吴兴勇
<正>六十年代初,随着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的出版,库恩的科学哲学思想引起了世界各国知识界的广泛注意。这本书可说是跨越了哲学、历史和社会科学之间的鸿沟,因而其中的论点不但得到科学哲学家的支持,在社会科学以至一般历史学、经济学领域中也引起了深切的共鸣,据说参与讨论的著作不下一百种。苏联早在七二年就把《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译成了俄文,对其进行研究。1981年我国也召开了库恩科学哲学学术思想讨论会。
1988年03期 6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2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绍宏
<正>黑格尔的逻辑学是辩证逻辑而不是形式逻辑。但他创立辩证逻辑理论所运用的逻辑方法却并不与形式逻辑绝缘。因为他很明白,由亚里土多德所开创的形式逻辑在任何时候和任何地方都是必要的,并且在某些场合(在求日常浅近知识的场合)还是充分的。他说过:“理性(指辩证思维)没有知性(指形式逻辑思维)——这是虚无,而知性没有理性,也是某种东西。”在黑格尔的逻辑学中,形式逻辑思维是辩证思维的隶属环节,辩证思维和形式逻辑思维互相贯穿、互相制约。因此,黑格尔的逻辑学不是神秘的“天书”,并且其科学要求还显得十分彻底。本文要探讨黑格尔逻辑理论创造中运用逻辑工具的一、两个侧面,让我们追溯一下这位思维科学的改革者是怎样从形式逻辑出发并且依据形式逻辑培育出辩证逻辑这朵思维新花的。
1988年03期 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5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绍宏
<正>黑格尔的逻辑学是辩证逻辑而不是形式逻辑。但他创立辩证逻辑理论所运用的逻辑方法却并不与形式逻辑绝缘。因为他很明白,由亚里土多德所开创的形式逻辑在任何时候和任何地方都是必要的,并且在某些场合(在求日常浅近知识的场合)还是充分的。他说过:“理性(指辩证思维)没有知性(指形式逻辑思维)——这是虚无,而知性没有理性,也是某种东西。”在黑格尔的逻辑学中,形式逻辑思维是辩证思维的隶属环节,辩证思维和形式逻辑思维互相贯穿、互相制约。因此,黑格尔的逻辑学不是神秘的“天书”,并且其科学要求还显得十分彻底。本文要探讨黑格尔逻辑理论创造中运用逻辑工具的一、两个侧面,让我们追溯一下这位思维科学的改革者是怎样从形式逻辑出发并且依据形式逻辑培育出辩证逻辑这朵思维新花的。
1988年03期 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5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绍宏
<正>黑格尔的逻辑学是辩证逻辑而不是形式逻辑。但他创立辩证逻辑理论所运用的逻辑方法却并不与形式逻辑绝缘。因为他很明白,由亚里土多德所开创的形式逻辑在任何时候和任何地方都是必要的,并且在某些场合(在求日常浅近知识的场合)还是充分的。他说过:“理性(指辩证思维)没有知性(指形式逻辑思维)——这是虚无,而知性没有理性,也是某种东西。”在黑格尔的逻辑学中,形式逻辑思维是辩证思维的隶属环节,辩证思维和形式逻辑思维互相贯穿、互相制约。因此,黑格尔的逻辑学不是神秘的“天书”,并且其科学要求还显得十分彻底。本文要探讨黑格尔逻辑理论创造中运用逻辑工具的一、两个侧面,让我们追溯一下这位思维科学的改革者是怎样从形式逻辑出发并且依据形式逻辑培育出辩证逻辑这朵思维新花的。
1988年03期 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5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罗玉明
<正>在互助合作运动中,农民的积极性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参加互助合作运动、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二是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在当时,农民为什么会表现出这两方面的积极性? 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农民的积极性来自于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感受,是发自农民的内心。
1988年03期 76-8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2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罗玉明
<正>在互助合作运动中,农民的积极性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参加互助合作运动、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二是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在当时,农民为什么会表现出这两方面的积极性? 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农民的积极性来自于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感受,是发自农民的内心。
1988年03期 76-8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2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罗玉明
<正>在互助合作运动中,农民的积极性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参加互助合作运动、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二是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在当时,农民为什么会表现出这两方面的积极性? 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农民的积极性来自于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感受,是发自农民的内心。
1988年03期 76-8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2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贺永松
<正>《“胡卢”是笑声》所以引《孔丛子》“卫君乃胡卢大笑”,是为证明“胡卢”一词“不合适”以“闷声”或“小声地笑”相对译,细揣其意,得把胡卢模拟成“大笑”声。如是,这不仅与其《辞海》“胡卢,喉间的笑声”相龃龉,而且作为模拟,“小声嘀咕”可说成“嘀嘀咕咕”,“胡卢大笑”就未听说过“胡胡卢卢”。《醒世恒言》二十二:“急忙里用力去推那些醉汉,……有木头般不答应的,也有胡胡卢卢说困话的,”此胡胡卢卢,就未见得是大笑声;且与木头般对举,倒是状了醉汉之态糊糊涂涂。
1988年03期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9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贺永松
<正>《“胡卢”是笑声》所以引《孔丛子》“卫君乃胡卢大笑”,是为证明“胡卢”一词“不合适”以“闷声”或“小声地笑”相对译,细揣其意,得把胡卢模拟成“大笑”声。如是,这不仅与其《辞海》“胡卢,喉间的笑声”相龃龉,而且作为模拟,“小声嘀咕”可说成“嘀嘀咕咕”,“胡卢大笑”就未听说过“胡胡卢卢”。《醒世恒言》二十二:“急忙里用力去推那些醉汉,……有木头般不答应的,也有胡胡卢卢说困话的,”此胡胡卢卢,就未见得是大笑声;且与木头般对举,倒是状了醉汉之态糊糊涂涂。
1988年03期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9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贺永松
<正>《“胡卢”是笑声》所以引《孔丛子》“卫君乃胡卢大笑”,是为证明“胡卢”一词“不合适”以“闷声”或“小声地笑”相对译,细揣其意,得把胡卢模拟成“大笑”声。如是,这不仅与其《辞海》“胡卢,喉间的笑声”相龃龉,而且作为模拟,“小声嘀咕”可说成“嘀嘀咕咕”,“胡卢大笑”就未听说过“胡胡卢卢”。《醒世恒言》二十二:“急忙里用力去推那些醉汉,……有木头般不答应的,也有胡胡卢卢说困话的,”此胡胡卢卢,就未见得是大笑声;且与木头般对举,倒是状了醉汉之态糊糊涂涂。
1988年03期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9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青松
<正>一般说来,任何一个体系在它最初建立起来的时候总是不十分完善的,其中往往存在着某些顾此失彼、自相矛盾的现象。《马氏文通》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语法著作,它第一次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汉语语法体系,自然也就免不了有自相抵牾的现象存在,本文就其中某些情形作一些粗浅的分析。
1988年03期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青松
<正>一般说来,任何一个体系在它最初建立起来的时候总是不十分完善的,其中往往存在着某些顾此失彼、自相矛盾的现象。《马氏文通》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语法著作,它第一次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汉语语法体系,自然也就免不了有自相抵牾的现象存在,本文就其中某些情形作一些粗浅的分析。
1988年03期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青松
<正>一般说来,任何一个体系在它最初建立起来的时候总是不十分完善的,其中往往存在着某些顾此失彼、自相矛盾的现象。《马氏文通》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语法著作,它第一次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汉语语法体系,自然也就免不了有自相抵牾的现象存在,本文就其中某些情形作一些粗浅的分析。
1988年03期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栗云信
<正>传统中国哲学一向把庄子视为老子的“衣钵传人”,俗称“老庄消极无为哲学”或宿命论,把庄子完全视为只是继承和发展了老子哲学的消极面,从而走向相对主义、怀疑论、不可知论、宿命论以及历史虚无主义,构筑成自己“清逸绝尘”的哲学体系的。而且,他的这种思想成了天下后世饱读诗书的土大夫们借以聊以自慰、自解的精神“鸦片”,从而寄情于
1988年03期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栗云信
<正>传统中国哲学一向把庄子视为老子的“衣钵传人”,俗称“老庄消极无为哲学”或宿命论,把庄子完全视为只是继承和发展了老子哲学的消极面,从而走向相对主义、怀疑论、不可知论、宿命论以及历史虚无主义,构筑成自己“清逸绝尘”的哲学体系的。而且,他的这种思想成了天下后世饱读诗书的土大夫们借以聊以自慰、自解的精神“鸦片”,从而寄情于
1988年03期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栗云信
<正>传统中国哲学一向把庄子视为老子的“衣钵传人”,俗称“老庄消极无为哲学”或宿命论,把庄子完全视为只是继承和发展了老子哲学的消极面,从而走向相对主义、怀疑论、不可知论、宿命论以及历史虚无主义,构筑成自己“清逸绝尘”的哲学体系的。而且,他的这种思想成了天下后世饱读诗书的土大夫们借以聊以自慰、自解的精神“鸦片”,从而寄情于
1988年03期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米贤春
<正>“需要”作为哲学—心理学范畴,在一般人看来,它只表明人和自然界、社会的一种“摄取”状态。在我看来,人类行为的内驱力——“需要”从宏观的粗线条划分,可以分为两大类:“摄取”的需要和“排泄”的需要。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是由人的一种排泄心理所推动,社会群体的某些心理现象与行为也是由此而生发,并且作为主体的人在这种心理的活动或付出之中,会体验到一种特定意义的“快感”。研究人的排泄心理及行为不是对“需要”论的忽视和否定,而是对其作出另一角度、另一侧面的探讨与论证;对这一问题的心理学—哲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作为行为主体人的行为规律,探讨人类生存行为的心理奥秘,加深对人的本质问题的研究。
1988年03期 9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4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米贤春
<正>“需要”作为哲学—心理学范畴,在一般人看来,它只表明人和自然界、社会的一种“摄取”状态。在我看来,人类行为的内驱力——“需要”从宏观的粗线条划分,可以分为两大类:“摄取”的需要和“排泄”的需要。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是由人的一种排泄心理所推动,社会群体的某些心理现象与行为也是由此而生发,并且作为主体的人在这种心理的活动或付出之中,会体验到一种特定意义的“快感”。研究人的排泄心理及行为不是对“需要”论的忽视和否定,而是对其作出另一角度、另一侧面的探讨与论证;对这一问题的心理学—哲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作为行为主体人的行为规律,探讨人类生存行为的心理奥秘,加深对人的本质问题的研究。
1988年03期 9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4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米贤春
<正>“需要”作为哲学—心理学范畴,在一般人看来,它只表明人和自然界、社会的一种“摄取”状态。在我看来,人类行为的内驱力——“需要”从宏观的粗线条划分,可以分为两大类:“摄取”的需要和“排泄”的需要。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是由人的一种排泄心理所推动,社会群体的某些心理现象与行为也是由此而生发,并且作为主体的人在这种心理的活动或付出之中,会体验到一种特定意义的“快感”。研究人的排泄心理及行为不是对“需要”论的忽视和否定,而是对其作出另一角度、另一侧面的探讨与论证;对这一问题的心理学—哲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作为行为主体人的行为规律,探讨人类生存行为的心理奥秘,加深对人的本质问题的研究。
1988年03期 9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4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洪平
<正>众所周知,事实婚姻作为传统的一种婚姻存在形式,目前在我国广大农村不但尚未消失,而且还有明显增加之势。一般说,事实婚姻,就是指还没有配偶的男女未经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同居生活所构成的一种婚姻关系。就其未曾履行法定的“登记”程序而言,可以说它是“不合法”的,但是它又与《婚姻法》以及社会舆论和传统习俗所禁止的“重婚”、“姘
1988年03期 96-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洪平
<正>众所周知,事实婚姻作为传统的一种婚姻存在形式,目前在我国广大农村不但尚未消失,而且还有明显增加之势。一般说,事实婚姻,就是指还没有配偶的男女未经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同居生活所构成的一种婚姻关系。就其未曾履行法定的“登记”程序而言,可以说它是“不合法”的,但是它又与《婚姻法》以及社会舆论和传统习俗所禁止的“重婚”、“姘
1988年03期 96-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洪平
<正>众所周知,事实婚姻作为传统的一种婚姻存在形式,目前在我国广大农村不但尚未消失,而且还有明显增加之势。一般说,事实婚姻,就是指还没有配偶的男女未经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同居生活所构成的一种婚姻关系。就其未曾履行法定的“登记”程序而言,可以说它是“不合法”的,但是它又与《婚姻法》以及社会舆论和传统习俗所禁止的“重婚”、“姘
1988年03期 96-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米晓春
<正>宁静中喧哗着激流,隐晦中潜伏着“骚动”;不能大声陈述哀怨,不能直率表达茫然,面对失落中而又有不熄的热望、彷徨中而又有深深的追求的矛盾心理,只有冲破心灵的枷锁,反叛传统,抛弃图解和阐述,抛弃没有咀嚼余地的“明白”,将美归还给大自然,去解脱心理的不平衡,去外射内心的沉重。这便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共和国诗坛上的一场革命。挑起这场裂变的北岛、舒婷们遇到了猛烈的冲击和斥责。与此同时,“朦胧
1988年03期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米晓春
<正>宁静中喧哗着激流,隐晦中潜伏着“骚动”;不能大声陈述哀怨,不能直率表达茫然,面对失落中而又有不熄的热望、彷徨中而又有深深的追求的矛盾心理,只有冲破心灵的枷锁,反叛传统,抛弃图解和阐述,抛弃没有咀嚼余地的“明白”,将美归还给大自然,去解脱心理的不平衡,去外射内心的沉重。这便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共和国诗坛上的一场革命。挑起这场裂变的北岛、舒婷们遇到了猛烈的冲击和斥责。与此同时,“朦胧
1988年03期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米晓春
<正>宁静中喧哗着激流,隐晦中潜伏着“骚动”;不能大声陈述哀怨,不能直率表达茫然,面对失落中而又有不熄的热望、彷徨中而又有深深的追求的矛盾心理,只有冲破心灵的枷锁,反叛传统,抛弃图解和阐述,抛弃没有咀嚼余地的“明白”,将美归还给大自然,去解脱心理的不平衡,去外射内心的沉重。这便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共和国诗坛上的一场革命。挑起这场裂变的北岛、舒婷们遇到了猛烈的冲击和斥责。与此同时,“朦胧
1988年03期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文俊
<正>人们在朗诵文学作品的时候,由于表情达意的需要,往往会特别突出或强调某些字、词或词组。这些因有重要作用和特殊意义而在朗诵时加以突出,强调的字、词或词组,就叫重音(在朗读中叫重读)。例如:
1988年03期 103-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文俊
<正>人们在朗诵文学作品的时候,由于表情达意的需要,往往会特别突出或强调某些字、词或词组。这些因有重要作用和特殊意义而在朗诵时加以突出,强调的字、词或词组,就叫重音(在朗读中叫重读)。例如:
1988年03期 103-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文俊
<正>人们在朗诵文学作品的时候,由于表情达意的需要,往往会特别突出或强调某些字、词或词组。这些因有重要作用和特殊意义而在朗诵时加以突出,强调的字、词或词组,就叫重音(在朗读中叫重读)。例如:
1988年03期 103-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戴生凤
<正>当前,高等师范院校语文教学法课程的教学改革,业已为越来越多的同志所重视。一些有识之土正在从语文教学规律与教学方法上,进行认真地调查、实验、总结和探索工作,有的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也勿庸讳言,目前我们的教学研究还缺少一套实验的经验,使教师感到语文教学法理论深邃而空泛,难以掌握;亦使高师学生因为缺乏教学实践经验,
1988年03期 109-111+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戴生凤
<正>当前,高等师范院校语文教学法课程的教学改革,业已为越来越多的同志所重视。一些有识之土正在从语文教学规律与教学方法上,进行认真地调查、实验、总结和探索工作,有的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也勿庸讳言,目前我们的教学研究还缺少一套实验的经验,使教师感到语文教学法理论深邃而空泛,难以掌握;亦使高师学生因为缺乏教学实践经验,
1988年03期 109-111+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戴生凤
<正>当前,高等师范院校语文教学法课程的教学改革,业已为越来越多的同志所重视。一些有识之土正在从语文教学规律与教学方法上,进行认真地调查、实验、总结和探索工作,有的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也勿庸讳言,目前我们的教学研究还缺少一套实验的经验,使教师感到语文教学法理论深邃而空泛,难以掌握;亦使高师学生因为缺乏教学实践经验,
1988年03期 109-111+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晓贰
<正>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声乐教学内容,一般是包括使学生了解歌唱发声器官的构造,掌握歌唱的姿势、呼吸、发声、共鸣、吐字咬字、歌曲处理、音乐表现等方面。而要使每一个刚进学校的学生能够解决他(她)在歌唱发声中存在的毛病,使其声音能够有所进步,掌握一定的科学发声方法,具有一定的演唱技能技巧,那么就必须在呼吸、发声、共鸣这三个方面去锻造锤练。我们歌唱的声音也正是由这三个方面构成的。(当然其它方面也是重要的,象吐字咬字,歌曲表现等的,但作为铸造声音的基础,还是这三个方面更为重要)。下面就是我个人在声乐教学、训练中对这三个方面的一些初浅的体会和认识,求教于师范声乐界的老师和同行。
1988年03期 112-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3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晓贰
<正>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声乐教学内容,一般是包括使学生了解歌唱发声器官的构造,掌握歌唱的姿势、呼吸、发声、共鸣、吐字咬字、歌曲处理、音乐表现等方面。而要使每一个刚进学校的学生能够解决他(她)在歌唱发声中存在的毛病,使其声音能够有所进步,掌握一定的科学发声方法,具有一定的演唱技能技巧,那么就必须在呼吸、发声、共鸣这三个方面去锻造锤练。我们歌唱的声音也正是由这三个方面构成的。(当然其它方面也是重要的,象吐字咬字,歌曲表现等的,但作为铸造声音的基础,还是这三个方面更为重要)。下面就是我个人在声乐教学、训练中对这三个方面的一些初浅的体会和认识,求教于师范声乐界的老师和同行。
1988年03期 112-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3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晓贰
<正>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声乐教学内容,一般是包括使学生了解歌唱发声器官的构造,掌握歌唱的姿势、呼吸、发声、共鸣、吐字咬字、歌曲处理、音乐表现等方面。而要使每一个刚进学校的学生能够解决他(她)在歌唱发声中存在的毛病,使其声音能够有所进步,掌握一定的科学发声方法,具有一定的演唱技能技巧,那么就必须在呼吸、发声、共鸣这三个方面去锻造锤练。我们歌唱的声音也正是由这三个方面构成的。(当然其它方面也是重要的,象吐字咬字,歌曲表现等的,但作为铸造声音的基础,还是这三个方面更为重要)。下面就是我个人在声乐教学、训练中对这三个方面的一些初浅的体会和认识,求教于师范声乐界的老师和同行。
1988年03期 112-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3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谌一卿
<正>两年制师专美术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是写生教学,占整个专业教学活动的百分之六十以上。 写生教学的目的主要在于:培养学生敏捷的观察能力;辨证的分析能力;扎实的造型能力;形象的思维能力;健康的审美能力。同时陶冶学生高尚的思想情操。 根据写生教学的一般规律和师范专科学校培养目标的特殊要求,我认为写生教学必须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988年03期 119-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谌一卿
<正>两年制师专美术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是写生教学,占整个专业教学活动的百分之六十以上。 写生教学的目的主要在于:培养学生敏捷的观察能力;辨证的分析能力;扎实的造型能力;形象的思维能力;健康的审美能力。同时陶冶学生高尚的思想情操。 根据写生教学的一般规律和师范专科学校培养目标的特殊要求,我认为写生教学必须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988年03期 119-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谌一卿
<正>两年制师专美术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是写生教学,占整个专业教学活动的百分之六十以上。 写生教学的目的主要在于:培养学生敏捷的观察能力;辨证的分析能力;扎实的造型能力;形象的思维能力;健康的审美能力。同时陶冶学生高尚的思想情操。 根据写生教学的一般规律和师范专科学校培养目标的特殊要求,我认为写生教学必须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988年03期 119-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唐文友
<正>为挖掘高校教学潜力,推进高校教学工作的开展,国家教委(原教育部)于一九八一年四月以来,相继颁发了《高等学校教师工作量试行办法》和《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工作量超额酬金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试行办法》和《暂行规定》)。各大专院校自一九八四年以来大都分别实施了《试行办法》和《暂行规定》,并且引起了一定的社会反响。那么,实施这一办法和规定的社会效益究竟如何呢?或者说,在高校实施教学工作量超额酬金有什么利弊呢?这里仅以我校的“试行”情况为例,作些简要的统计分析。
1988年03期 12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唐文友
<正>为挖掘高校教学潜力,推进高校教学工作的开展,国家教委(原教育部)于一九八一年四月以来,相继颁发了《高等学校教师工作量试行办法》和《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工作量超额酬金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试行办法》和《暂行规定》)。各大专院校自一九八四年以来大都分别实施了《试行办法》和《暂行规定》,并且引起了一定的社会反响。那么,实施这一办法和规定的社会效益究竟如何呢?或者说,在高校实施教学工作量超额酬金有什么利弊呢?这里仅以我校的“试行”情况为例,作些简要的统计分析。
1988年03期 12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唐文友
<正>为挖掘高校教学潜力,推进高校教学工作的开展,国家教委(原教育部)于一九八一年四月以来,相继颁发了《高等学校教师工作量试行办法》和《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工作量超额酬金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试行办法》和《暂行规定》)。各大专院校自一九八四年以来大都分别实施了《试行办法》和《暂行规定》,并且引起了一定的社会反响。那么,实施这一办法和规定的社会效益究竟如何呢?或者说,在高校实施教学工作量超额酬金有什么利弊呢?这里仅以我校的“试行”情况为例,作些简要的统计分析。
1988年03期 12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