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量:1032317

民族民间文化研究

  • 大地之居:窑洞的栖居模式解读

    赵巧艳;

    在"重占有"与"重生存"两种截然相反生存体验方式冲突日益加剧的今天,窑洞住居文化也在经历涵化的冲击,而现有对窑洞的研究更关注于技术推动下的绿色化发展,有关窑洞形成与演进脉络背后的文化逻辑却鲜有探讨。窑洞民居作为黄土地区典型的乡土建筑类型,成为中国传统住居文化中"植根大地"民居的典范,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栖居思想。随着"重占有"现代意识的强化,窑洞"依土而居"的本真意义正在悄然改变,逐渐失去了"植根大地"的诗意"栖居"传统。如何保持窑洞这一栖居模式的核心地域文化基因,并对其加以创造性利用,便变得尤为紧迫与必要。

    2017年08期 v.36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大地之居:窑洞的栖居模式解读

    赵巧艳;

    在"重占有"与"重生存"两种截然相反生存体验方式冲突日益加剧的今天,窑洞住居文化也在经历涵化的冲击,而现有对窑洞的研究更关注于技术推动下的绿色化发展,有关窑洞形成与演进脉络背后的文化逻辑却鲜有探讨。窑洞民居作为黄土地区典型的乡土建筑类型,成为中国传统住居文化中"植根大地"民居的典范,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栖居思想。随着"重占有"现代意识的强化,窑洞"依土而居"的本真意义正在悄然改变,逐渐失去了"植根大地"的诗意"栖居"传统。如何保持窑洞这一栖居模式的核心地域文化基因,并对其加以创造性利用,便变得尤为紧迫与必要。

    2017年08期 v.36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明清时期大瑶山石牌制的特点

    赖智娟;李昌隆;

    石牌制度是明清时期广泛存在于大瑶山地区的民族习惯法,是维系瑶族社会生产、生活的重要力量。现存的明代石牌较少,而清代石牌则较多。在分析明清石牌的基础上,指出石牌具有原始民主性、较强的权威性、民族习惯法、内容涉及广泛、制作形制多样等显著特点。

    2017年08期 v.36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明清时期大瑶山石牌制的特点

    赖智娟;李昌隆;

    石牌制度是明清时期广泛存在于大瑶山地区的民族习惯法,是维系瑶族社会生产、生活的重要力量。现存的明代石牌较少,而清代石牌则较多。在分析明清石牌的基础上,指出石牌具有原始民主性、较强的权威性、民族习惯法、内容涉及广泛、制作形制多样等显著特点。

    2017年08期 v.36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谚语:传统文化传承的民间载体

    黄招扬;

    谚语作为口头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经过千年的口传心授,以口传性、活态性、俚俗性、精炼性为四大表征。谚语是一部集传统文化、科技文化、民族文化等于一身的"百科全书",涉猎之广,无任一部书籍所能及。谚语是大众思想的主要文化载体,有着巨大的历史惯性,其通过对传统文化进行俚俗性和民族性的转化,构建普遍的文化认同,让传统文化在民间流传千年。当代对谚语的研究工作核心是扬弃继承,转化创新,把握民间谚语的整体走向,搜集、整理并推广那些体现时代特征和民族优秀文化的最新民间谚语,构建先进文化。

    2017年08期 v.36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4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谚语:传统文化传承的民间载体

    黄招扬;

    谚语作为口头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经过千年的口传心授,以口传性、活态性、俚俗性、精炼性为四大表征。谚语是一部集传统文化、科技文化、民族文化等于一身的"百科全书",涉猎之广,无任一部书籍所能及。谚语是大众思想的主要文化载体,有着巨大的历史惯性,其通过对传统文化进行俚俗性和民族性的转化,构建普遍的文化认同,让传统文化在民间流传千年。当代对谚语的研究工作核心是扬弃继承,转化创新,把握民间谚语的整体走向,搜集、整理并推广那些体现时代特征和民族优秀文化的最新民间谚语,构建先进文化。

    2017年08期 v.36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4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芷江和平文化研究

  • 从芷江抗战反思和平文化构建中的几个问题

    廖开顺;

    和平文化的构建,在必要时,必须用正义战争和正确的战争捍卫和平。和平文化的基础在民众,主导在政府。在国际和平文化的构建中,"和而不同"与曲折发展是必然现象,要通过交流、对话甚至谈判等和平手段达到和平与发展,不能因为摩擦、冲突而造成和平的破灭。消除文化隔阂是构建和平文化的重要途径。要重视和平文化遗产的守护、传承、利用。

    2017年08期 v.36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从芷江抗战反思和平文化构建中的几个问题

    廖开顺;

    和平文化的构建,在必要时,必须用正义战争和正确的战争捍卫和平。和平文化的基础在民众,主导在政府。在国际和平文化的构建中,"和而不同"与曲折发展是必然现象,要通过交流、对话甚至谈判等和平手段达到和平与发展,不能因为摩擦、冲突而造成和平的破灭。消除文化隔阂是构建和平文化的重要途径。要重视和平文化遗产的守护、传承、利用。

    2017年08期 v.36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和平文化视域下的芷江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

    田均权;唐雯;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和认定有特定的条件和程序。芷江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具备了比较充分的条件,其中"芷江受降"重大历史事件以及丰富的和平文化资源为芷江名城申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7年08期 v.36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论和平文化视域下的芷江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

    田均权;唐雯;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和认定有特定的条件和程序。芷江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具备了比较充分的条件,其中"芷江受降"重大历史事件以及丰富的和平文化资源为芷江名城申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7年08期 v.36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和平文化及芷江和平文化刍议

    吴和平;

    和平文化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精神文化形态,思想博大精深,特色鲜明突出,意义十分重大,为我们推进和平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芷江和平文化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017年08期 v.36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和平文化及芷江和平文化刍议

    吴和平;

    和平文化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精神文化形态,思想博大精深,特色鲜明突出,意义十分重大,为我们推进和平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芷江和平文化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017年08期 v.36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抗战遗产之芷江和平文化资源的特点及其现实价值——兼论“受降胜利”牌的打造

    何咏梅;黄彦;

    抗战遗产之芷江和平文化资源具有独特性、证史性、丰富性、珍贵性、翔实性和唯一性等特点。它突显了人们不畏艰难的牺牲和奉献精神,彰显了世界人民共同抗敌的国际友谊,说明了民族的团结和统一才是克敌制胜的真正法宝,展现了中华民族从屈辱走向光明的伟大历史转折等现实价值,是新时期值得发掘和打造的文化品牌。

    2017年08期 v.36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抗战遗产之芷江和平文化资源的特点及其现实价值——兼论“受降胜利”牌的打造

    何咏梅;黄彦;

    抗战遗产之芷江和平文化资源具有独特性、证史性、丰富性、珍贵性、翔实性和唯一性等特点。它突显了人们不畏艰难的牺牲和奉献精神,彰显了世界人民共同抗敌的国际友谊,说明了民族的团结和统一才是克敌制胜的真正法宝,展现了中华民族从屈辱走向光明的伟大历史转折等现实价值,是新时期值得发掘和打造的文化品牌。

    2017年08期 v.36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和平文化视阈下芷江抗战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刘克兵;

    数量众多、类型广泛的高品质抗战文化遗产是芷江最具代表性、最富有价值的资源。现阶段,芷江抗战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喜忧参半。我们可从和平文化的视角,制定切实可行的芷江抗战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对策。

    2017年08期 v.36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和平文化视阈下芷江抗战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刘克兵;

    数量众多、类型广泛的高品质抗战文化遗产是芷江最具代表性、最富有价值的资源。现阶段,芷江抗战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喜忧参半。我们可从和平文化的视角,制定切实可行的芷江抗战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对策。

    2017年08期 v.36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哲学与历史研究

  • 《庄子·养生主》“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辨析

    彭时权;

    《庄子·养生主》中"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历来为诸家注者所难解。究其根本,在于对"善"、"恶"归义范畴的不同和对"名"、"刑"的解释落入"名声"、"刑罚"的局套所致。探析庄子思想中的"善"、"恶"、"名"、"刑"四个概念,认为"善"、"恶"应纳入"知"的范畴;"名"指显露名迹,"刑"指"天刑",即遁天倍情,"无近名""无近刑"正属于"养生"范畴。此句应释为"防止俗知引发的善恶欲念,养生于外无以显名,养生于内不遁天倍情"更能揭露庄子"养生"思想的关键,即"应帝于外而德充于内"。

    2017年08期 v.36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5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庄子·养生主》“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辨析

    彭时权;

    《庄子·养生主》中"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历来为诸家注者所难解。究其根本,在于对"善"、"恶"归义范畴的不同和对"名"、"刑"的解释落入"名声"、"刑罚"的局套所致。探析庄子思想中的"善"、"恶"、"名"、"刑"四个概念,认为"善"、"恶"应纳入"知"的范畴;"名"指显露名迹,"刑"指"天刑",即遁天倍情,"无近名""无近刑"正属于"养生"范畴。此句应释为"防止俗知引发的善恶欲念,养生于外无以显名,养生于内不遁天倍情"更能揭露庄子"养生"思想的关键,即"应帝于外而德充于内"。

    2017年08期 v.36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5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先秦儒家“止”思想及其内在矛盾

    杨学建;

    "止"是儒家哲学体系中一个较为重要的概念,见于《大学》、《周易》、《论语》等儒家经典文本之中。"止"大致有"停止"和"至于某处而不迁"两种含义,前者反映了儒家适时而动的处事原则,后者体现了儒者对于"止于至善"的追求,此外"止"概念所包含的规定性与儒家的"礼"相通。"止"的两重含义能够打通"中庸"、"仁"、"至善"等儒家核心概念,但"止"概念所内含的知与行、礼制的可行性、止于至善的追求和止于经典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不可忽视。

    2017年08期 v.36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先秦儒家“止”思想及其内在矛盾

    杨学建;

    "止"是儒家哲学体系中一个较为重要的概念,见于《大学》、《周易》、《论语》等儒家经典文本之中。"止"大致有"停止"和"至于某处而不迁"两种含义,前者反映了儒家适时而动的处事原则,后者体现了儒者对于"止于至善"的追求,此外"止"概念所包含的规定性与儒家的"礼"相通。"止"的两重含义能够打通"中庸"、"仁"、"至善"等儒家核心概念,但"止"概念所内含的知与行、礼制的可行性、止于至善的追求和止于经典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不可忽视。

    2017年08期 v.36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申报》与1927年日本出兵山东

    李明明;

    1927年日本借口以保护侨民为由,出兵侵略山东。在日本出兵山东过程中,《申报》始终以维护民族利益为出发点,站在爱国的立场上,对日本出兵山东这一侵略行为进行了详细的报道和揭露。文章试图报道日本出兵山东,到关注政府对日出兵态度,动员社会各界反日救国,最后揭露日本军事侵略野心等方面,展现《申报》在维护国家主权方面所起到的舆论宣传作用。

    2017年08期 v.36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申报》与1927年日本出兵山东

    李明明;

    1927年日本借口以保护侨民为由,出兵侵略山东。在日本出兵山东过程中,《申报》始终以维护民族利益为出发点,站在爱国的立场上,对日本出兵山东这一侵略行为进行了详细的报道和揭露。文章试图报道日本出兵山东,到关注政府对日出兵态度,动员社会各界反日救国,最后揭露日本军事侵略野心等方面,展现《申报》在维护国家主权方面所起到的舆论宣传作用。

    2017年08期 v.36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政治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 大众消费的狂热“乱象”与大众消费文化新生态的重建

    姜正君;邹智贤;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正逐步从生产型社会走向消费型社会,曾经不敢消费、耻于享受的大众开始敢于消费、乐于消费,逐渐陷入异化消费的"欲望陷阱"。大众消费的狂热"乱象"表现有:炫耀性的奢靡消费、享乐性的时尚消费、透支性的超前消费、一次性的快餐消费。异化消费的甚嚣尘上,给当代中国带来了"难以承受之殇",引发了生态危机、社会危机、精神危机。遏制异化消费行为,抵制消费主义文化,必须培育科学理性的、低碳生态的、新型健康的大众消费文化,重建风清气朗的大众消费文化新生态。

    2017年08期 v.36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4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大众消费的狂热“乱象”与大众消费文化新生态的重建

    姜正君;邹智贤;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正逐步从生产型社会走向消费型社会,曾经不敢消费、耻于享受的大众开始敢于消费、乐于消费,逐渐陷入异化消费的"欲望陷阱"。大众消费的狂热"乱象"表现有:炫耀性的奢靡消费、享乐性的时尚消费、透支性的超前消费、一次性的快餐消费。异化消费的甚嚣尘上,给当代中国带来了"难以承受之殇",引发了生态危机、社会危机、精神危机。遏制异化消费行为,抵制消费主义文化,必须培育科学理性的、低碳生态的、新型健康的大众消费文化,重建风清气朗的大众消费文化新生态。

    2017年08期 v.36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4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共享发展背景下志愿服务的行为优势探析

    李南文;李茂平;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志愿服务蓬勃兴起并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助推功能。"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其中,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发展背景下,我国志愿服务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基层性、强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突出的行动力和执行力,以及明显的低成本性和高效性等行为优势。

    2017年08期 v.36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共享发展背景下志愿服务的行为优势探析

    李南文;李茂平;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志愿服务蓬勃兴起并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助推功能。"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其中,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发展背景下,我国志愿服务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基层性、强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突出的行动力和执行力,以及明显的低成本性和高效性等行为优势。

    2017年08期 v.36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新型医患关系下医疗父爱模式的合理性

    凌昀;李伦;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医患关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医疗父爱模式暴露出许多弊端,纯粹的医疗父爱模式阻碍了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医疗父爱模式不再适用。医疗父爱模式在某些情况下仍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此外,正当、合理地运用父爱模式来实现医学目的,来引导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也至关重要。

    2017年08期 v.36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新型医患关系下医疗父爱模式的合理性

    凌昀;李伦;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医患关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医疗父爱模式暴露出许多弊端,纯粹的医疗父爱模式阻碍了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医疗父爱模式不再适用。医疗父爱模式在某些情况下仍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此外,正当、合理地运用父爱模式来实现医学目的,来引导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也至关重要。

    2017年08期 v.36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法学研究

  • 论国家给付义务的履行方式

    刘耀辉;董宏伟;

    民生建设的效果与国家给付的内容和力度有关,也受给付方式制约。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国家给付义务履行应在严格遵守权利保障原则、辅助性原则与发展原则的前提下,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坚持适当的政府给付确保民生保障效果,促进市场化给付以提高民生保障效率。

    2017年08期 v.36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论国家给付义务的履行方式

    刘耀辉;董宏伟;

    民生建设的效果与国家给付的内容和力度有关,也受给付方式制约。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国家给付义务履行应在严格遵守权利保障原则、辅助性原则与发展原则的前提下,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坚持适当的政府给付确保民生保障效果,促进市场化给付以提高民生保障效率。

    2017年08期 v.36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投资者-国家间环境仲裁下投资协议的完善

    付政;

    近年来双边投资环境仲裁案件数量的急剧增加,这是对部分国家的环境与健康监管行为的一种挑战。投资者国家间环境仲裁案件的增长促使各国认真审查其各自签订或即将签订的投资条约,在尽最大可能不影响经济增长的前提下,确保其各自制定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得以充分反映在其中。鉴于该情况,各国可以修改其BIT模型和未来条约,增加更详尽的免责条款和反诉条款以实现这一目标。

    2017年08期 v.36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投资者-国家间环境仲裁下投资协议的完善

    付政;

    近年来双边投资环境仲裁案件数量的急剧增加,这是对部分国家的环境与健康监管行为的一种挑战。投资者国家间环境仲裁案件的增长促使各国认真审查其各自签订或即将签订的投资条约,在尽最大可能不影响经济增长的前提下,确保其各自制定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得以充分反映在其中。鉴于该情况,各国可以修改其BIT模型和未来条约,增加更详尽的免责条款和反诉条款以实现这一目标。

    2017年08期 v.36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非标准劳动关系法律规制研究

    程晨;

    随着科技进步,大量新业态得到发展,在其成长的背后,预示着非标准劳动关系势在必行。然而非标准劳动关系目前仍存在概念界定不清、司法实践混乱、对于非全日制用工法律保护薄弱等问题,这对我国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形成了挑战。因而有必要加强劳动合同法的包容性,认清非标准劳动关系的本质特征——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的组织从属性和技术从属性。将最低标准的保护与劳动力市场灵活性的要求相平衡,逐步规范非全日制用工,完善当前社会保险制度,提高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以适应时代发展。

    2017年08期 v.36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3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非标准劳动关系法律规制研究

    程晨;

    随着科技进步,大量新业态得到发展,在其成长的背后,预示着非标准劳动关系势在必行。然而非标准劳动关系目前仍存在概念界定不清、司法实践混乱、对于非全日制用工法律保护薄弱等问题,这对我国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形成了挑战。因而有必要加强劳动合同法的包容性,认清非标准劳动关系的本质特征——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的组织从属性和技术从属性。将最低标准的保护与劳动力市场灵活性的要求相平衡,逐步规范非全日制用工,完善当前社会保险制度,提高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以适应时代发展。

    2017年08期 v.36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3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从于欢案论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及反思重构

    宋亚霖;

    正当防卫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对它的讨论从未淡出过我们的视野。纵观我国近十年的司法实践,案件被告人提出的关于正当防卫的辩护意见,法院鲜少承认。有研究者从全国各级法院公示的正当防卫案件做了调查,发现绝大部分案件认定不构成正当防卫,很少部分被认定防卫过当,认定正当防卫的仅为6%。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现象呢?结合于欢案,尝试从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来解读这一现象,并试图通过对正当防卫构成要件的重构来寻找解决方法,并以此为基础对于欢案进行分析。

    2017年08期 v.36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7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从于欢案论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及反思重构

    宋亚霖;

    正当防卫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对它的讨论从未淡出过我们的视野。纵观我国近十年的司法实践,案件被告人提出的关于正当防卫的辩护意见,法院鲜少承认。有研究者从全国各级法院公示的正当防卫案件做了调查,发现绝大部分案件认定不构成正当防卫,很少部分被认定防卫过当,认定正当防卫的仅为6%。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现象呢?结合于欢案,尝试从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来解读这一现象,并试图通过对正当防卫构成要件的重构来寻找解决方法,并以此为基础对于欢案进行分析。

    2017年08期 v.36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7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语言与文字研究

  • 西南地区跨区随迁子女语言使用及影响因素研究

    赵川林;段俊霞;

    通过对成都、重庆两地跨西南地区随迁子女及其家长语言状况的调查,并运用Stata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家长语言使用和态度与子女语言使用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普通话是跨区迁移家庭成员的主要使用语言,家乡话在他们的语言使用中也占有重要位置,同时,他们逐渐意识到四川本地方言的实用价值。随迁子女与其父母语言使用同质性较高,在家庭、公共场所和学校均主要使用普通话。研究还发现,普通话在子女第一语言习得中占据优势地位,这与家长对孩子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支持态度密不可分。这同时也启发我们,今后推广普通话可以多考虑从家庭方面入手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2017年08期 v.36 8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西南地区跨区随迁子女语言使用及影响因素研究

    赵川林;段俊霞;

    通过对成都、重庆两地跨西南地区随迁子女及其家长语言状况的调查,并运用Stata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家长语言使用和态度与子女语言使用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普通话是跨区迁移家庭成员的主要使用语言,家乡话在他们的语言使用中也占有重要位置,同时,他们逐渐意识到四川本地方言的实用价值。随迁子女与其父母语言使用同质性较高,在家庭、公共场所和学校均主要使用普通话。研究还发现,普通话在子女第一语言习得中占据优势地位,这与家长对孩子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支持态度密不可分。这同时也启发我们,今后推广普通话可以多考虑从家庭方面入手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2017年08期 v.36 8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科技术语翻译中的选词问题探讨——以“转基因”为例

    张宜民;

    科技术语翻译中的不规范或讹误现象并非鲜见,主要体现在词义理解错误、择词错误/不当。于是,术语翻译的首要问题在于选词(选义择词),即确定词义,并选择适当措辞。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根据横组合纵聚合理论,先构建某术语的可行释义纵聚合语义场,弄清其准确词义,其次才能不断进行横组合搭配演算确定恰当的术语表达,从而帮助译者选择最佳翻译方案。通过对术语"转基因"的来源考证和重新演算,说明如何从纵聚合关系中选择词义,如何在横组合关系中搭配措辞;建议改译为"基因改良"或"基因移植"。

    2017年08期 v.36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科技术语翻译中的选词问题探讨——以“转基因”为例

    张宜民;

    科技术语翻译中的不规范或讹误现象并非鲜见,主要体现在词义理解错误、择词错误/不当。于是,术语翻译的首要问题在于选词(选义择词),即确定词义,并选择适当措辞。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根据横组合纵聚合理论,先构建某术语的可行释义纵聚合语义场,弄清其准确词义,其次才能不断进行横组合搭配演算确定恰当的术语表达,从而帮助译者选择最佳翻译方案。通过对术语"转基因"的来源考证和重新演算,说明如何从纵聚合关系中选择词义,如何在横组合关系中搭配措辞;建议改译为"基因改良"或"基因移植"。

    2017年08期 v.36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目的论视域下政府网站外宣翻译失误及对策研究——以北京市“首都之窗”英文版为例

    张悦;李红霞;

    以德国功能目的论为理论框架,选取北京市政府门户网站"首都之窗"英文版为语料,结合政府网站的主要功能和特点,探讨政府网站外宣翻译的基本要求;并从语言错误、语用失误和文化缺失三个方面分析"首都之窗"英文版的误译,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为网站建设提供实用性建议。

    2017年08期 v.36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4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目的论视域下政府网站外宣翻译失误及对策研究——以北京市“首都之窗”英文版为例

    张悦;李红霞;

    以德国功能目的论为理论框架,选取北京市政府门户网站"首都之窗"英文版为语料,结合政府网站的主要功能和特点,探讨政府网站外宣翻译的基本要求;并从语言错误、语用失误和文化缺失三个方面分析"首都之窗"英文版的误译,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为网站建设提供实用性建议。

    2017年08期 v.36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4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跨文化传播学视角下外宣文本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研究

    摆贵勤;马琴;

    以外宣文本英译为例,针对新疆多民族聚居和多元文化特点,探讨跨文化传播学视角下外宣文本翻译中译者主体性发挥的重要性,并进行详细剖析。研究发现,外宣文本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体现在文本翻译的技术性处理上。技术性表现在对政治话语和对文化词语的技术处理两方面:对前者的技术处理表现在经意识形态析出后对外宣文本中政治话语的译法多元化;对文化词语的技术处理可能有多元民族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及其它三种不同类型。外宣文本翻译中政治话语的变通和多民族文化词语的有效传播,对译者是个较大挑战。除非译者发挥主体性,对文本中的一些话语进行技术处理方能成功实现文化摆渡。

    2017年08期 v.36 9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4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跨文化传播学视角下外宣文本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研究

    摆贵勤;马琴;

    以外宣文本英译为例,针对新疆多民族聚居和多元文化特点,探讨跨文化传播学视角下外宣文本翻译中译者主体性发挥的重要性,并进行详细剖析。研究发现,外宣文本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体现在文本翻译的技术性处理上。技术性表现在对政治话语和对文化词语的技术处理两方面:对前者的技术处理表现在经意识形态析出后对外宣文本中政治话语的译法多元化;对文化词语的技术处理可能有多元民族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及其它三种不同类型。外宣文本翻译中政治话语的变通和多民族文化词语的有效传播,对译者是个较大挑战。除非译者发挥主体性,对文本中的一些话语进行技术处理方能成功实现文化摆渡。

    2017年08期 v.36 9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4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丽江景区公示语翻译问题研究

    李晓旭;

    通过对丽江旅游景区的英文公示语进行实地调研,分析了景区内公示语现存翻译存在的主要问题。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以目的语文化和目的语读者为导向,将原文读者和目的语读者之间的反应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景区公示语翻译实践中,运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增译、减译、仿译和意译翻译策略,能够使译文完整准确的传达原文的信息,同时也更符合目的语中读者的文化习俗、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习惯。该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提高译文质量,还可以广泛运用于翻译研究与培训,对于培养旅游方面的外语人才具有很好的参考作用。

    2017年08期 v.36 99-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9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丽江景区公示语翻译问题研究

    李晓旭;

    通过对丽江旅游景区的英文公示语进行实地调研,分析了景区内公示语现存翻译存在的主要问题。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以目的语文化和目的语读者为导向,将原文读者和目的语读者之间的反应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景区公示语翻译实践中,运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增译、减译、仿译和意译翻译策略,能够使译文完整准确的传达原文的信息,同时也更符合目的语中读者的文化习俗、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习惯。该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提高译文质量,还可以广泛运用于翻译研究与培训,对于培养旅游方面的外语人才具有很好的参考作用。

    2017年08期 v.36 99-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9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文学与艺术研究

  • 因性成体——刘勰《文心雕龙·体性》篇章结构探析

    李铁荣;

    有别于既有的分析,"新三分法"认为《体性》篇的"篇章结构"的逻辑顺序是:首先提出写作活动的一般性原理:写作活动就是写作主体把"(内在于心的)情理",在一个隐含有因果与同一并列的时空进展中(恒量),用"(有形可见的)言文"物化为文章的动态表现过程。其中,"(内在于心的)情理"内含有写作主体之"性",既会随时而变,也会因人而异,属于自变量;而物化为文章的"(有形可见的)言文",简称为"体",随写作主体之"性"变而变,属于因变量。"性"、"体"之间,因性而成体,这就是《体性》篇的主旨。接着分别从理论和事实两个层面详细论证这一原理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最后运用这一原理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具体指导初学者应该如何进行写作训练。

    2017年08期 v.36 104-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7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因性成体——刘勰《文心雕龙·体性》篇章结构探析

    李铁荣;

    有别于既有的分析,"新三分法"认为《体性》篇的"篇章结构"的逻辑顺序是:首先提出写作活动的一般性原理:写作活动就是写作主体把"(内在于心的)情理",在一个隐含有因果与同一并列的时空进展中(恒量),用"(有形可见的)言文"物化为文章的动态表现过程。其中,"(内在于心的)情理"内含有写作主体之"性",既会随时而变,也会因人而异,属于自变量;而物化为文章的"(有形可见的)言文",简称为"体",随写作主体之"性"变而变,属于因变量。"性"、"体"之间,因性而成体,这就是《体性》篇的主旨。接着分别从理论和事实两个层面详细论证这一原理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最后运用这一原理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具体指导初学者应该如何进行写作训练。

    2017年08期 v.36 104-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7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唐代治道赋的阶段性特征考论

    郑真先;陶汝崇;

    唐代治道赋历经四个发展阶段。初唐是奠基期,作品数量虽少,但树立了典范。盛唐是发展期,开始与科举制度相关联,表现出士子们高涨的参政议政的政治热情。中唐是高峰期,题材丰富,形式多样,美刺兼备。晚唐是衰退期,就创作者而言,存在明显的地域色彩;在情感表达方面,蕴含浓郁的感伤情调和不平之气。

    2017年08期 v.36 109-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唐代治道赋的阶段性特征考论

    郑真先;陶汝崇;

    唐代治道赋历经四个发展阶段。初唐是奠基期,作品数量虽少,但树立了典范。盛唐是发展期,开始与科举制度相关联,表现出士子们高涨的参政议政的政治热情。中唐是高峰期,题材丰富,形式多样,美刺兼备。晚唐是衰退期,就创作者而言,存在明显的地域色彩;在情感表达方面,蕴含浓郁的感伤情调和不平之气。

    2017年08期 v.36 109-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本雅明“神韵”内涵及对当下文艺发展的启示

    陈会亮;

    学界对本雅明的"Aura"概念做出了不同的解释,通过语境分析界定了神韵的内涵,并论证了其在本雅明艺术理论中的核心地位。在本雅明看来,神韵是诸多艺术门类如绘画、建筑、摄影、电影等的灵魂,是确保艺术本质不在复制中流散的关键。本雅明的观点在今天的商业化浪潮中得到验证,其看法对于我们今天的文艺繁荣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2017年08期 v.36 114-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本雅明“神韵”内涵及对当下文艺发展的启示

    陈会亮;

    学界对本雅明的"Aura"概念做出了不同的解释,通过语境分析界定了神韵的内涵,并论证了其在本雅明艺术理论中的核心地位。在本雅明看来,神韵是诸多艺术门类如绘画、建筑、摄影、电影等的灵魂,是确保艺术本质不在复制中流散的关键。本雅明的观点在今天的商业化浪潮中得到验证,其看法对于我们今天的文艺繁荣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2017年08期 v.36 114-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西方文学中“火”的多维意象

    徐瑞华;

    通过对经典著作的解读,采用典型例证勾勒了西方文学中"火"的多维意象。其中,典型的意象包括"圣灵"、"毁灭"、"救赎"、"复仇"、"激情"和"人性"。此外,还从"宇宙观"、"希腊神话"和"圣经故事"等方面进一步剖析了西方文学中"火"的文化渊源。

    2017年08期 v.36 11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6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西方文学中“火”的多维意象

    徐瑞华;

    通过对经典著作的解读,采用典型例证勾勒了西方文学中"火"的多维意象。其中,典型的意象包括"圣灵"、"毁灭"、"救赎"、"复仇"、"激情"和"人性"。此外,还从"宇宙观"、"希腊神话"和"圣经故事"等方面进一步剖析了西方文学中"火"的文化渊源。

    2017年08期 v.36 11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6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教育与教学研究

  • 梅贻琦答钱学森之问——论梅贻琦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王之;李永;

    梅贻琦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在他担任清华大学校长时期,清华大学人才辈出。其高等教育的管理经验,也为后人所称道。对梅贻琦先生教育思想的探讨,有助于缓解"钱学森之问"所带来的焦虑。这其中的通才教育、大师论和"教授治校"等教育思想,对当代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的启示在于:以通才教育培育学生,以大师论加快办学模式创新,以"教授治校"启迪高校管理模式改革创新,共同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2017年08期 v.36 121-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4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梅贻琦答钱学森之问——论梅贻琦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王之;李永;

    梅贻琦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在他担任清华大学校长时期,清华大学人才辈出。其高等教育的管理经验,也为后人所称道。对梅贻琦先生教育思想的探讨,有助于缓解"钱学森之问"所带来的焦虑。这其中的通才教育、大师论和"教授治校"等教育思想,对当代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的启示在于:以通才教育培育学生,以大师论加快办学模式创新,以"教授治校"启迪高校管理模式改革创新,共同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2017年08期 v.36 121-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4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在美孔子学院的发展状况及思考

    任军莉;郭丹丹;

    随着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在美国开设了孔子学院,这对于拓展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渠道,增进中美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及国家间的战略互信有着积极的作用。但由于中美两国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根本不同,使得孔子学院在美国发展面临诸多障碍。对如何化解这些难题,利用好美国文化多元性的优势,建立起孔子学院文化符号,讲好中国故事进行了思考。

    2017年08期 v.36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在美孔子学院的发展状况及思考

    任军莉;郭丹丹;

    随着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在美国开设了孔子学院,这对于拓展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渠道,增进中美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及国家间的战略互信有着积极的作用。但由于中美两国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根本不同,使得孔子学院在美国发展面临诸多障碍。对如何化解这些难题,利用好美国文化多元性的优势,建立起孔子学院文化符号,讲好中国故事进行了思考。

    2017年08期 v.36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民族民间文化研究》栏目征稿启事

    <正>《怀化学院学报》是湖南省教育厅主管、怀化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创刊于1982年,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民族民间文化研究"是本刊重点建设栏目,现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和"湖南省资助优秀理论栏目"。该栏目以建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为原则,致力于民族民间文化工程的理论研究、法律保护和资源开发。从2017年第1期起,本

    2017年08期 v.36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民族民间文化研究》栏目征稿启事

    <正>《怀化学院学报》是湖南省教育厅主管、怀化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创刊于1982年,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民族民间文化研究"是本刊重点建设栏目,现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和"湖南省资助优秀理论栏目"。该栏目以建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为原则,致力于民族民间文化工程的理论研究、法律保护和资源开发。从2017年第1期起,本

    2017年08期 v.36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我校承办全国理工农医院校社科学报常务理事会会议

    <正>7月8日至11日,全国理工农医院校社科学报联络中心2017年常务理事会会议在我校召开。来自北京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全国各地30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商高校社科学报发展大计。我校副校长佘朝文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对与会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怀化学院的概况和《怀化学院学报》特色栏目"民族民间文化研究"的办刊经验和成果。

    2017年08期 v.36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1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我校承办全国理工农医院校社科学报常务理事会会议

    <正>7月8日至11日,全国理工农医院校社科学报联络中心2017年常务理事会会议在我校召开。来自北京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全国各地30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商高校社科学报发展大计。我校副校长佘朝文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对与会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怀化学院的概况和《怀化学院学报》特色栏目"民族民间文化研究"的办刊经验和成果。

    2017年08期 v.36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1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