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量:10275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纪念专栏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历程、逻辑与展望

    王立群;杨芸伊;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其鲜明的政治性,与党和国家的发展密切相连,并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系统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年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经历的起步探索期、曲折前行期、科学发展期和创新发展期等历程,深入把握其在育人目标、育人内容、育人载体和育人格局的逻辑变迁,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规律性认识,着力探寻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发展的未来路径,以期推动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

    2024年04期 v.43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2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1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妇女权益保障的国家机制创新实践探究

    胡菊香;

    自1995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召开以来,是否建立促进性别平等的国家机制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妇女地位和性别平等的重要指标。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国家机制,切实维护妇女各项权益,确保女性在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各个领域享有与男性同等的权利和机会,从而为推动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创设良好的制度环境。

    2024年04期 v.43 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6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

    赵仕炜;贾中海;

    现代化是人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显著标志。实现国家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和政治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对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进行艰辛探索,先后经历了建国后以工业化为中心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化、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小康”为目标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领导人民开创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为实现国家现代化而接续奋斗的历史,党在领导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宝贵经验,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政治保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实现现代化的价值旨归,坚持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性质是根本方向。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并总结其中的宝贵经验,对于新时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04期 v.43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3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 ]

人类学研究

  • 世易时移:哈尼族长街宴中的共餐行为与共同体意识

    罗夏梓平;

    从古至今,哈尼族长街宴以共餐形式规范着哈尼族社会的关系,构建起族群内外不同场域的身份认同,承载着不同时代的文化意涵。传统的哈尼族长街宴以祭祀活动中的共餐折射出族群内部人际之间共餐的社会逻辑,体现了哈尼民众在责任与义务、礼物交换的人际关系建构等方面所具有的共同体意识。当下,哈尼族长街宴以旅游共餐的方式呈现,表现出民族、地域多元化,共餐理念的转化以及原始宗教因素消解等特点,在个人、社会、国家三个层面构建起新的共同体意识。

    2024年04期 v.43 1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2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生计、文化与旅游:巍山东莲花村回族传统生计及变迁研究

    张浩浩;

    东莲花村是滇藏茶马古道上的“回族名邨”,地理位置优越,历史悠久,具有典型的马帮文化和特色的清真建筑、传统回族民居文化。回族先民在明代定居东莲花村,依据他们的商贸传统,开始了马帮贩运。时至民国时期,该地马帮兴盛,经济繁荣,出现了马如骥、马如骐等大马锅头,致使马帮贩运成为东莲花村村民的基本生计方式。东莲花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回族居民的生计方式开始以农业为主,家庭手工业、畜牧业为辅,马帮运输业的占比越来越小,直至消失。在新时代,东莲花村成功创建为3A级景区,在传统的农业、畜牧业生计方式之外,发展乡村旅游业,创办了东莲花美食文化旅游创业园,发展“庭院旅游经济”和其他旅游产业。东莲花村的旅游开发为民族村落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启示。

    2024年04期 v.43 2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4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民族学研究

  • 民国时期中国“苗图”研究探析

    蒋欢宜;

    中国“苗图”是明清以来由官方编纂或私人纂修的中国西南民族图志,图文并茂地呈现了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的样貌、服饰、地理分布、生产生活方式、民风民俗等众多内容,是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的珍稀资料,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民国时期中国“苗图”的研究成果主要有刘咸的《苗图考略》和林耀华的《贵州苗民》。二者均注重对研究内容的科学化、准确化表达,以白描式陈述为主,理论性不强,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研究者融贯中西学的国际视野和“求学致用”的学术志向,可为当前方兴未艾的“苗图”研究提供启示。

    2024年04期 v.43 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6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7 ]
  • 神圣与世俗:凉山彝族祖先崇拜与家支社会

    王敏;杨杨;

    凉山彝族祖先崇拜诞生于人类社会文明形态初现时期,祖先崇拜中的矛盾情感,使彝人世俗化的信仰动机过渡至神圣崇拜行动层面。彝族祖先崇拜并非泛祖先崇拜,具有我向性的特点,信仰者和信仰对象范围由世俗社会的家支规模决定。彝族祖先崇拜是彝族家支制度在神圣信仰世界的投射,反映了信仰本身所依存的社会结构的特点,凉山彝族祖先崇拜和家支社会的交融,论证了涂尔干的经典命题“宗教起源于社会”。凉山彝族的祖先崇拜和家支制度同中国自古即有的崇祖重宗思想一脉相承,具有中华文化共同性的特征,在现代化进程中,传承其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利于促进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4年04期 v.43 38-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5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民族民间文化研究

  • 贵州苗族鼓舞的文化特征和社会功能

    雷昆鹏;刘剑;

    对苗族舞蹈的研究不应该采取纯粹审美的角度,而应该重视舞蹈与其文化之间的内在关联。就贵州苗族鼓舞而言,它受到苗族祭祀文化、迁徙文化、山地文化、农耕文化的影响,是苗族文化的具象化表现。贵州苗族鼓舞具有强烈的功利性的特点,具体表现为苗族人通过鼓舞达成“祈祷美好生活”“强化族群认同”“传承文化习俗”以及“消遣娱乐”的目的。

    2024年04期 v.43 4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9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 神圣与凡俗之间:跨文本视域下妙善故事宝卷的审美与情感

    张婉霜;

    妙善故事宝卷是明清时期观音崇拜的经典,均以公主非凡的出身、崇高的品格与境界、艰难的成道过程等内容彰显出妙善故事非凡崇高的神圣色彩。但从早期的《香山宝卷》到在其基础上改编而成的《观音济度本愿真经》,再到靖江的《香山观世音宝卷》,妙善故事凡俗色彩的增加也历历可见,如佛教教义逐渐淡化、家庭关系日益复杂、世俗性考验愈发富有生活气息等,尤其是与孝道相联系的亲情因素展现出浓郁的世俗人情味。这种出入于圣俗之间的审美情感特质是宝卷的重要特色,既离不开时代因素的影响,亦体现出宝卷编者对民间大众审美心理的深入把握。

    2024年04期 v.43 5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7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历史学研究

  • 论秦汉时期廪君蛮与板楯蛮的关系

    郑芳;

    史料记载廪君蛮和板楯蛮与巴是有密切关联互动的族群,其中对活动在川东地区的板楯蛮与活动于汉水流域以及鄂西清江流域的廪君蛮关系探讨仍有一定的空间。对板楯蛮与廪君蛮的关系的追溯,可窥见我国历史上各民族多方面的交往交流交融,是构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进程的历史见证。

    2024年04期 v.43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9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 略阳王氏与前凉政权

    朱骁;

    西汉时期从河西迁往陇右的休屠王后裔略阳王氏家族,在西晋末年至十六国初期开始崛起。王羌是史载与前凉发生关系最早的略阳王氏人物,他在反对后赵统治失败后逃奔到河西。后赵末年,石虎数次发兵进攻河西,王擢积极参与并充当急先锋。后赵灭亡,王擢依违于前凉和前秦政权之间,又与前燕和东晋政权取得联系。后王擢投奔张重华,因张祚猜忌而投降前秦苻健。前秦时期,王擢之子王统任凉州刺史,苻坚发兵河西,王统率州兵参与了前秦灭前凉之战。淝水之战后,前秦统治崩溃,北方地区大乱,王穆护送前凉末代世子张大豫逃至河西,与吕光争夺凉州控制权,后兵败被杀。

    2024年04期 v.43 6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9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福州聚成堂遗存文献的整理与研究

    胡彩云;

    聚成堂是清末至民国间福州南后街众多书坊之一,书坊内的古籍版本齐全,是近代文人墨客经常流连之处。概述聚成堂历史去向,梳理其遗存文献构成。聚成堂遗存的雕版、古籍、民国文献,多是福建地区著名学者的著述,部分雕版弥补了纸本文献亡佚之缺憾。这批文献丰富了福建地方文化资源,对其展开抢救性保护与深入研究,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2024年04期 v.43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5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文学、语言学研究

  • 雄杰劲直 渊雅疏达——论陶澍散文的湖湘书写及其文化影响

    刘振乾;

    陶澍以其传奇的人生阅历,将仕宦的“务实”熔铸于文章的“质实”当中,形成一种“充于内而扩于外”的“雄杰劲直,渊雅疏达”的文风。陶澍炼字渊雅,运笔劲直,行文疏达,而驱遣炼字、运笔、行文的则是其雄杰之气。“雄杰劲直、渊雅疏达”的文风表现在士族谱序、舆地民情、名物论辩、诗文集序的湖湘书写当中尤为明显。陶澍散文的雄杰之气贯通在湖湘书写当中,为湖湘名物、制度、舆地、族系增添历史文化底蕴。陶澍的湖湘书写提振了湖湘士族的信心,为晚清湖湘文化的崛起导夫先路。

    2024年04期 v.43 7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6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主流语境中二次元圈群的文化实践与身份转变

    吴钊;冷幸;郭晨琳;

    二次元圈群因独特的话语表达和行事方式,常被贴上“幼稚”“废宅”等异端标签。主流社会的“特别关注”不仅给二次元圈群带来了“被凝视”的压力,而且在实际关系上构成了权力压迫,引发二次元圈群的“反凝视”权力对抗。二次元圈群异端行为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动因,包括社会转型期的结构性压力、后现代元叙事凋零、代际差异、历史成见、商家逐利和媒体渲染等。随着网络媒介异军突起,现实世界与网络世界、主流文化与网络文化双重叠加,二次元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对抗性开始消解,越来越多具有积极意义的二次元文化符号出现在主流媒体视野和文化产品市场。

    2024年04期 v.43 8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7K]
    [下载次数:4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经济学研究

  • 开征水资源税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了吗?——来自A股制造业企业的证据

    李永海;贾致博;

    开征水资源税试点是近年来我国税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完善绿色财税体制的重要环节。在积极推进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的同时,如何保证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持续增长,成为我国绿色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挑战。基于2016年开始逐步推行水资源税改革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采用2014—2020年A股制造业企业的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水资源税试点改革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水资源税改革对制造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水资源税主要通过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和改善企业资本配置效率两个渠道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且该政策效果在不同地区与制造业细分行业的企业之间存在异质性。本研究为继续扩大水资源税改革试点范围,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2024年04期 v.43 90-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8K]
    [下载次数: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双重资本禀赋下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影响因素研究——以粮食主产区为例

    叶梦雅;何如海;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20年的微观数据,以粮食主产区农民样本为例,运用二元Logit和Probit回归模型,分析了双重资本禀赋下农村劳动力是否从事非农就业与非农就业区域的影响。总体上,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对粮食主产区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具有显著影响,异质性分析中,受教育年限对不同性别是否选择非农就业产生影响,不同的受教育程度对于非农就业地区选择上在东中西部出现差异。社会资本中除社会信任外,对是否选择非农就业和就业区域在性别和地区上均表现出不同联系和强度的差异性。因此,建议提升农村教育水平,增加农民人力资本积累的同时加快发展县域富民产业,创造非农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多渠道非农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2024年04期 v.43 99-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3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教育教学研究

  • 基层管理素质模型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学》课程改革研究

    杨若邻;郭丹;

    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在刚毕业的几年里,大多数人属于作业人员或基层管理者,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学》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基层管理能力。采用扎根研究方法采集基层管理素质,整理和提纯各项指标和结构,构建基层管理素质模型。以此为依据,从课程设计、教学方式和考评体系开展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学》课程改革。

    2024年04期 v.43 108-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2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 ]
  • 数字经济背景下“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贺唯唯;

    数字经济背景下,高校“宏观经济学”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教学对象等均发生变化,课程教学改革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当前,“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不适应数字经济新要求的主要表现为教学理念相对滞后、教学目标与社会需求衔接不畅、教学内容与数字经济的背景不适配、教学方式相对落后、教学评价亟待优化、教学对象发生变化。因此,数字经济背景下的“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主要有:革新教学理念和优化教学目标,更新和完善课程教学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强化前沿课程教学手段的开发与应用,加强实践教学,促进与其他相关学科交叉融合等。

    2024年04期 v.43 114-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4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6 ]

编辑学研究

  • 新时代地方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的功能定位与发展策略

    稂丽萍;

    新时代对出版工作提出了新的使命任务和要求。高等院校学报要坚守意识形态的阵地,发挥学术传播和育人功能。要从提升学术引领能力、编辑策划与把关能力以及出版服务能力入手。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和任务,全面提升学术期刊质量,做好学术期刊出版工作。

    2024年04期 v.43 119-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5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文化自信视域下学术期刊的历史使命与现实责任

    杨英红;

    文化自信作为“四个自信”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建设文化强国、传播中华文明具有指导性的意义。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学术期刊作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学术期刊想要以新理念新格局在传播学术、宣传学术、引领学术上有所作为,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中国话语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办好新时代学科期刊,向世界传递中国话语。

    2024年04期 v.43 124-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1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怀化学院学报》征稿启事

    <正>《怀化学院学报》是湖南省教育厅主管、怀化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创刊于1982年,现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民族民间文化研究”是本刊重点建设栏目,现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湖南省资助优秀理论栏目”“湖南省教育厅名刊培育计划品牌栏目”。该栏目以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为原则,致力于对民族地区正能量、优秀民族文化的基础及理论探究,旨在进一步推介民族民间文化研究。从2023年第1期起,本刊策划主打民族学、人类学、民族民间文化研究栏目,另设有政治学、历史学、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文艺及语言学等学科系列主题研究栏目,优稿优酬,择优发表,欢迎社会各界研究者赐稿。

    2024年04期 v.43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