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量:1063322

政治学研究

  • 发扬斗争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成语境和实践路径

    陈再生;邹剑平;

    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美好夙愿。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大道,深刻改变着中国,影响着世界。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既来自马克思主义斗争观的指导、百年党史的经验启示,更是新征程上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发扬斗争精神,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多重强劲动力,产生了重要价值。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同志要着重从筑牢斗争意识、提高斗争意志和把握斗争艺术等方面来发扬斗争精神,进而不断奋力实现党的中心任务。

    2025年04期 v.44;No.334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新时代教育“三问”:出卷、答卷与阅卷

    刘文勇;宿艺馨;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谋篇布局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新时代教育工作中“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构成了时代之问,三者紧密相连,共同构筑了一个逻辑严密、相互支撑的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九个坚持”,这九个方面的“坚持”意韵深刻,明确教育工作应把握政治方向,坚定走中国特色教育发展之路,强化举措力促教育发展,为解答教育时代之问给出了时代答卷。人民群众作为“阅卷人”是教育成效的终极评判者,其满意度与认可度也是衡量教育现代化成功与否的关键指标。通过教育现代化的深入实践,我国正以前所未有的中国式现代化路径驱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2025年04期 v.44;No.334 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以历史主动精神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三维分析

    宁曼荣;吴迪;

    历史主动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发展客观规律性与主体能动性辩证统一原理在中国具体实践的创新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的精神内核,指引着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的百年探索。从逻辑维度上看,历史主动精神是党的自我革命的思想基础、行动指引和现实需要;从动力维度上看,历史主动精神所蕴含的坚守人民立场、永葆清醒自觉和勇于担当尽责的特质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原动力、支撑力和保障力;从实践维度上看,要持续弘扬和强化历史主动精神,着力从锚定目标方向、筑牢机制保障、激活主体动能等方面下功夫,全面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具有强大执政能力和旺盛生命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2025年04期 v.44;No.334 1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人类学研究

  • 珠玑巷传说、佛教信仰与征夫:明清海南“熟黎”身份追踪

    黄晶晶;叶远飘;

    明清海南的地方文献中大量记载有一支来自广东雷州半岛征讨海南岛的军队曰“熟黎”,该族群今日何在?通过梳理方志文献记载,深入海南岛对历史记载中的“熟黎区”进行田野调查,得出明清历史文献中的“熟黎”是隋唐时期就接受朝廷管理的、居住在雷州半岛的俚人,他们在宋代随征海南后定居在今海南岛西线的儋州市,故被称为“儋州人”。至明清接受汉文化并达到相当程度,故在编写其族谱时宣称自己的祖先来自珠玑巷,证明在岭南广为流传的珠玑巷传说是少数民族融入儒家文化圈的话语,学术界对海南文化的研究应超越海南岛本身,将其放在一个更广阔的区域中进行。

    2025年04期 v.44;No.334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被“塑造”的身体:浅论人类学对女性身体研究的发展脉络和理论探讨

    张浩浩;

    女性身体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被赋予了多层次的文化意涵。早期人类学家主要关注“原始文化”,在一系列的民族志中探讨“土著”的巫术和宗教问题,其中涉及女性身体的是巫术载体和相关月经禁忌的描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受到福柯研究的影响,女性主义人类学从自然/文化视野揭露不同社会文化中权力话语对“女性身体”的建构。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人类学研究的“身体转向”,从消费主义、医学人类学、赛博女性主义、感官人类学出发研究“女性身体”的人类学研究具备了更多元的视野,使得我们能从不同角度反思社会文化对“女性身体”的塑造,甚至迫害,从而推动女性对自我身体的解放和掌控。

    2025年04期 v.44;No.334 2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民族、社会学研究

  • 交往交流交融:祭祀场域下湘西舞蹈的民间演绎与表征阐释

    刘洋;王光辉;

    通过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田野调查,对该地祭祀场域下湘西土家族舞蹈的民间演绎(仪式起因、程式结构、表演内容)进行解读,进而揭示湘西土家族宗教祭祀是以舞蹈作为主要表现形式,将祭祀内容融入舞蹈文化,即以舞蹈连接神灵、祖先与现世生活,形成完整的“文化闭环”。分析湘西土家族舞蹈的身体符号、舞蹈结构、土家族精神与品格,进而剖析土家族舞蹈如何成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文化纽带及场域,从而引起其精神共鸣与身份认同。

    2025年04期 v.44;No.334 3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视域下的侗戏——基于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的田野考察

    张振兴;袁雨欣;

    侗戏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组成部分,起源于清代,延续发展至今,为侗汉等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产物。立足于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视域,通过对侗戏的历史源流展开梳理,并结合田野调查所获侗戏剧目、曲调、服饰、角色等方面所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之现状资料展开分析,试图揭示侗戏在中华民族多元文化交融中之独特价值,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参考与借鉴。

    2025年04期 v.44;No.334 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民族民间文化研究

  • 传统食品的俗信内涵研究

    邵一飞;

    从民间俗信发生机制的角度,选取典型菜系案例,研究传统食品俗信内涵的构成方式、基本要素、功能、作用、成因及社会运作机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传统食品通过谐音、合形、取意和杂糅等四种方式构成相应俗信内涵,这些内涵主要包括祈福、祛邪、祭祀和禁忌等四种基本要素,具备心理调谐、宗教救赎和政治弥合等三个方面的功能与作用。俗信内涵的生成,导源于民间记忆、社会聚合和生命文化等因素,并由此生成具有共时性、消费性、娱乐性和观念性等特征的深层社会运作机制。

    2025年04期 v.44;No.334 48-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西京杂记》所见汉代饮食风俗探微

    吴晓燕;

    《西京杂记》是一部记载西汉奇闻逸事的笔记小说,为研究当时的社会风俗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分析书中关于饮食的记载可以看出,汉代饮食不仅是一种简单的食材选择,还反映了一定时期经济、文化和人类文明的交融发展。

    2025年04期 v.44;No.334 5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历史学研究

  • 反映多民族交往的Pelliot Chinois 3134号粟特语文献研究

    木再帕尔;

    Pelliot Chinois 3134号粟特语文献是记录毛料或毛布账目的经济文书,其内容反映了古代中国各民族间的经济往来和交流。文献中出现的汉语、回鹘语和粟特语人名,以及地名和官名,都体现了多民族交往的特点。通过对文献的换写、转写和翻译,揭示当时商贸活动中的民族融合状况。文献中的语言特点,如名词借贷、混合句子的使用,以及数字表达方式等,都反映了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交融,该文献为研究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民族交往和语言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实证材料。

    2025年04期 v.44;No.334 6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1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出土钱币及文献资料所见寺院的货币经济生活

    李志鹏;马步飞;

    佛教寺院中频频发现的古钱币是宗教世俗化的体现,通过对国内各地佛教场所出土古钱币文物资料的研究,可以为了解佛教场所的货币经济生活以及其所蕴含的宗教文化内涵提供佐证。由此可见,佛教与世俗社会联系紧密,佛事活动依赖世俗社会的经济供养,世俗社会的经济供养为佛教活动提供了必需的经济支持。而且为了传播佛教、弘扬佛教仪轨,寺院也会开展各种经济活动,因此在传播佛教的过程中必然离不开货币经济的运用。

    2025年04期 v.44;No.334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试论南朝彭城武原到氏家族

    霍道中;

    南朝彭城武原到氏家族经历了武力兴族、由武转文、家族全盛、家族衰落的过程。到彦之以武力兴族,促进了南朝宋的建立。到扌为、到溉、到洽和到沆等人顺应南朝社会重文轻武的风气,完成由武向文的转变,提高家族门第。以上几人为齐梁重要文臣,他们使到氏家族进入全盛,到氏家族文学的繁荣也是齐梁文学繁荣的表现。此后,到仲举、到郁父子既无才华,又参与谋反,致使家族衰落,并推动了陈朝的灭亡。到氏家族是南朝社会底层人民凭借自身奋斗走向社会高层的一个典型代表,但却迅速兴起,又迅速衰落,这既体现了南朝政治斗争形式的复杂性,也体现了到氏家族不善经营、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的特点,但到氏家族的兴衰从某一层面也促进和推动了南朝的兴衰更替。

    2025年04期 v.44;No.334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民间法、民族习惯法研究

  • 苗族贾理在村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中的作用——兼谈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贾理调解室”现象

    徐晓光;

    “贾”的苗语为“jax”,是黔东南、黔南地区口头流传的苗语经典。在苗族古歌中,有一泱泱千言“hxak daod niel”为贾师、理老排解纠纷时使用的理词,即“老理儿”,合称“贾理”。这种口头文学形式的特点是有唱有答、有说有辩、语言风趣、逻辑性强,反映了苗族社会真实法律运行情况。苗族调解矛盾、化解纠纷的传统方式,苗语称“daod diangs hsenb nieb”,意为“断案裁鼓”,这种方式源远流长,延续至今,且效果很好。黔东南丹寨县利用这一传统法律文化资源,建立了“贾理调解室”化解各种矛盾纠纷,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2025年04期 v.44;No.334 8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民间法视阈下的法律儒家化——以王阳明《南赣乡约》为中心

    曾诗淇;徐辰;

    “法律的儒家化”是中国法律文化史研究中一个长盛不衰的经典话题。“法律的儒家化”不仅仅体现在《唐律疏议》《宋刑统》《大明律》《大清律例》等传世法典中,还体现在民间法、习惯法及其同国家法的互动、沟通上,而《南赣乡约》恰恰是这样一部兼有民间法与国家法性质的法规范。可以说,《南赣乡约》是“法律的儒家化”的另一种取径与呈现方式,其背后折射的是宋明理学(特别是阳明心学)的哲学精神。

    2025年04期 v.44;No.334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经济学研究

  • 长三角地区绿色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张爱群;赵青云;

    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将空间杜宾模型应用于长三角区域乡村振兴的研究之中,利用2011—2022年间长三角区域41座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探讨绿色金融对乡村振兴所产生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显示:长三角乡村振兴呈现地域集聚特征,包括高水平与低水平集聚并存;绿色金融对乡村振兴具有正向促进及空间溢出效应。据此,提出加强绿色金融政策引领、提高区域间交流合作、提升农村地区绿色金融意识等建议。

    2025年04期 v.44;No.334 9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商业银行创新绩效:金融科技技术溢出与吸收能力的影响探究

    胡然;钟玉文;杨晨;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飞速发展,金融科技正深刻改变金融行业。研究指出,金融科技通过技术溢出效应促进商业银行创新,而商业银行的吸收能力在此过程中起中介作用。通过数据分析,验证了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创新活动的正向影响,以及创新活动对经营绩效的贡献。提出加大金融科技投入、提升吸收能力、优化资源配置等策略,以促进商业银行利用金融科技实现创新转型和提升经营绩效。本研究为商业银行在金融科技时代下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025年04期 v.44;No.334 100-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 韵、律、谱:大中小学本土红色文化教育一体化建设的三维探赜

    周小李;宁小惠;

    大中小学本土红色文化教育一体化建设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命题中的应有之义,是传承与弘扬红色文化的教育之为,是推动教育内涵式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旨所在。推动本土红色文化教育一体化建设,要在坚持“协同律”“目标律”“空间律”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教师队伍、保障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路径方法,充分发挥本土红色文化强大的育人功能,彰显一体化育人魅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025年04期 v.44;No.334 108-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红色文化有机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路径研究

    黄诚;

    红色文化始终焕发着旺盛的生命力,是增强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精神源泉,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将红色文化有机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体系,能切实推动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厚植爱国情怀,对于推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提质增效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和深远意义。基于此,从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价值意蕴以及现实困境三个方面进行探究与分析,积极探索红色文化有机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实践路径,能更好地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作用。

    2025年04期 v.44;No.334 115-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湘西民族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路径探索

    胡菊香;邹威;

    在民族文化传承体系中,文化具有基础性与战略性的关键地位。本文紧扣湘西地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时代诉求,较为深入地探究湘西民族文化融入其中的可行性。通过系统考察湘西民族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融入现状,从教学主体协同、教学内容衔接、教学途径融通、教学客体引导、教学效果评估五个维度,全方位探索湘西民族文化在思政教育场域的发展路径,旨在为推动湘西民族文化传承创新,以及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引。

    2025年04期 v.44;No.334 120-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书评

  • 一场跨越时空的学术探索——读杨卫《清朝对青海藏区社会的治理研究》有感

    罗康隆;

    拜读杨卫教授的大作《清朝对青海藏区社会的治理研究》,在学术精神、研究方法以及历史与现实关照三个层面深受启迪。在学术精神方面,强调学者应秉持“学中问”与“问中学”,以怀疑态度和发问意识去质疑和问道。杨卫教授在研究清朝治理青海藏区社会策略时,既看到其积极作用,也指出其弊端,他的研究正是这种精神的体现。研究方法上,杨卫教授突破传统,从王国维“二重证据法”拓展到多学科交叉的“多重论证法”,结合正史、民族学田野调查资料、地方掌故、风土人情、民间传说等,使研究更全面、深入。历史与现实关照层面,杨卫教授分析了清朝不同阶段对青海藏区社会的治理历程,从康熙帝前的宗藩关系到雍正后的直接管辖,再到咸丰、宣统年间的治理效果,展现治理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同时结合当下青海地区民族“三交”情况,凸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与必然性,展现古为今用、经世致用的学术追求。

    2025年04期 v.44;No.334 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第二十届全国民间法、民族习惯法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苏艳清;

    <正>2024年7月6日上午,“第二十届全国民间法、民族习惯法学术研讨会”在怀化学院东校区知行楼A505报告厅隆重举行。本次研讨会由怀化学院主办,怀化学院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承办,湖南省法学会法学理论研究所、广州大学人才研究所、湖南怀天事务所协办。本届会议主题为“民间法研究与中国法学的创新”,近150名全国法学界知名高校和司法实务界专家学者受邀参加了此次盛会。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100余篇,内容涵盖民间法与民族习惯法的历史渊源、当代实践、与国家法的关系以及在社会治理中的具体应用等多个方面。

    2025年04期 v.44;No.334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2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