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旭娟;蔡连艳;
家庭文化是在长期的家庭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文化样态,集中反映了家庭的价值观念与道德准则,对大学生婚育观念的形成、塑造具有重要的影响。当前,社会要充分发挥家庭文化的重要作用,通过夯实家庭教育,构建大学生婚育观念的理性认知、价值认知与情感认知;丰富家庭活动,培育大学生尊重、平等、忠诚、信任的婚育观念道德准则;依托家庭传统,强化大学生婚育观念的责任伦理,增强大学生的婚恋责任感、家庭责任感与社会责任感,引导和帮助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婚育观念。
2024年06期 v.43 10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 ] - 刘伟;徐文仪;
采用DEA-Tobit模型,以湘西地区H市为例,深入剖析了区域内学前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研究结果显示,区域内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在不同地区间存在显著差异,城镇资源配置明显优于乡村。同时,部分地区的资源配置效率有待提升。此外,还发现资源分配存在冗余与不足的现象,非DEA有效地区在某些投入上存在优化空间。资源利用效率与经济、人口等多重因素紧密相关,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口密度、城市化进程、教育资源配置结构、学前教育班级规模以及幼儿园园所规模和容量等。为提升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决策部门需制定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投入优化,以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同时,应加大政策引导力度,促进教育的公平和均衡发展。
2024年06期 v.43 113-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5 ] - 魏麟;李安;阚玉娜;
为阐明思政元素在食品卫生学中的体现,探讨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深度融合模式的构建,文章先概述思政元素的定义、作用及其与课程教学的关系,然后详细探讨食品卫生学中的思政元素,包括食品安全意识、道德伦理规范和法律法规的遵守,指出思政元素与食品卫生学在共同目标、相互渗透和相互促进等方面存在的紧密关联。提出构建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深度融合模式,包括融合模式的设计理念、实施路径和预期效果。在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课程思政实践中,通过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加强实践环节,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食品卫生学教学中。同时,还分析了深度融合模式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未来食品卫生学课程思政建设提出建议,强调应注重知识传授与思想引领的有机结合,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并强调实践与应用的重要性。
2024年06期 v.43 120-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 ] - 黎晓英;
探讨课程思政元素与微生物实验教学的深度融合模式,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微生物学作为生命科学的重要分支,其实验教学不仅是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平台,更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责任意识、伦理观念及创新思维的关键环节。从课程思政元素、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特点、课程思政与教学的融合模式探讨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通过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评价等不同融合模式,探讨课程思政元素与微生物学实验深度融合。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课程思政元素与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高度融合,对于培养学生成为既有扎实专业知识,又有高尚品德、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06期 v.43 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