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量:1032319

民族民间文化研究

  • 20世纪以来中国巫觋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张宜强;

    巫觋是掌握"事鬼神"技能的人,在中国传统社会尤其是唐宋以前,曾经影响社会的各个层面,至今在不少乡村地区仍然发挥一定作用。与此相关,对中国巫觋的研究较早得到学者的关注,并获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大体而言,20世纪以来的中国巫觋研究在大陆、港台地区有着不同的问题意识和学术史脉络以及研究方法,并逐渐形成了三种主要研究取径:历史学、宗教史、社会史。归纳总结近百年来中国巫觋研究的学术发展历史,有助于进一步推进巫觋研究,尤其体现在三个可能的面向:文献学的继续推进、横向的社会史视野、纵向的历史学视野。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巫觋研究仍然有很大的学术空间。

    2017年12期 v.36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3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宗族中权力对血缘和伦理的调整——清代麻城“詹程氏”问题研究

    程林;

    湖北麻城《程氏宗谱》与《詹氏宗谱》中记载了特殊的一支,即"詹程氏",亦称"程詹氏"。其特异性在于一支之中兄弟分别承祀不同两姓,客观上造成了血缘、伦理与族内权力的错位。试以两姓宗谱为基础,厘清"詹程氏"一支自问题肇始至解决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权力对血缘和伦理的反噬,以此探讨清代两湖流域绅权在宗族中的作用。

    2017年12期 v.36 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少数民族节日文化认同的现状与提升路径选择——基于凉山彝族火把节的实证研究

    赵将;翟光勇;

    民族节日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事项。节日文化认同是衡量族群内部对文化的认知倾向和归属感的重要指标,对民族节日文化良性发展、族群凝聚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借助田野调查,对彝族火把节文化的认同现状、现实原因等方面进行考察研究。以期对提升凉山彝族火把节的节日文化认同感、民族节日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路径选择及建议。

    2017年12期 v.36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9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城市化视角下祠堂功能的现代转变——关于广州城中村祠堂的比较研究

    吴正运;彭涛;邬静;

    以广州市猎德村、沥滘村和穗石村的主要祠堂为研究对象,聚焦于城市化背景下祠堂功能的现代转变,并讨论了影响祠堂变迁的主要因素。认为三个村的祠堂都经历了历史时期的兴盛、建国后的解构及改革开放后至今的重塑这几个阶段的变迁过程。祠堂的变迁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是城市发展引起的变迁,与宗族等并没有多大的关系。而在这种变迁的过程中,祠堂逐渐被整合到了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和社区治理当中,并在其中充当了村民生活的纽带作用,成为城市社区治理的一种策略。

    2017年12期 v.36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0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巴拉河流域苗族消防知识的文化逻辑与实践效用

    王金元;罗芳艳;

    巴拉河流域苗族在消防实践中形成一套系统的传统生态知识,背后隐含敬畏自然的生命伦理和群体互惠的社会逻辑。敬畏和互惠促使人们重新审视当下知识,并试图规避感性的个体性行动,进而回归理性的社会集体规范中。但由于个体性差异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导致应对实践的多样性。随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到来,传统生态知识如何调整自身满足不断变化生态环境之需要已成为学界关注的话题。"米提斯"知识可以为传统生态知识实践效用提供洞察和启示。

    2017年12期 v.36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五溪文献文化研究

  • 新媒体视阈下的侗族服饰文化研究

    石霞锋;

    侗学爱好者或者民族学家对侗族服饰的认识、了解和真正意义上的研究,开始于新中国成立之后。经过六十多年,涌现出不少关于侗族服饰文化研究的成果,总体上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其快捷、互动、多媒体、多元、开放、高效、实时、个性化的特征,为侗族服饰文化研究带来了一定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7年12期 v.36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民族文化生态变迁中的侗族文献内涵界定

    田收;

    结合侗族赖以生存的民族文化生态发展过程,描述和分析了侗族文献在各个时期的形成因素和特点,再结合以上分析,从侗族文献外部特征、侗族文献的民族性和资料性三个方面对侗族文献内涵进行阐述。

    2017年12期 v.36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论雪峰山区瑶族民间音乐文献的整理

    熊娜娜;

    论述了研究整理雪峰山区瑶族民间音乐文献的意义、方法,并对雪峰山区瑶族民间音乐文献进行了界定和分类。

    2017年12期 v.36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论五溪流域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困境与发展策略

    王美杰;陈保学;

    分析了五溪流域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困境及其产生的原因,并立足时代,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传承和发展五溪流域民族传统体育的有效策略。

    2017年12期 v.36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经济学研究

  • Review of Equity Risk Premium Puzzle

    伍之琳;宋晖;

    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reviews the mainly famous and important literature about equity risk premium(ERP)puzzle.From the long term perspective,most markets show the equity yields surprisingly high return,and the discrepancy between the return of equity and risk free rate cannot be explained by any classical equilibrium models.The paper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The first three parts review vast literature about the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 of ERP puzzle.Most literature conduct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quantitative model and qualitative theories briefly point out their failures of explaining ERP puzzle.The fourthpart shows the empirical studies about ERP puzzle among international countries and the robustness of testing methods.The last partis the brief conclusion of the paper and the prospectsof ERP puzzle.

    2017年12期 v.36 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沅陵县县域经济发展综合实力评价研究

    郭丹;张玲;陈煜彤;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伴随着"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的顺利实施,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脱贫攻击成为十三五期间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县域经济是脱贫攻坚问题的主要承载区域及民生问题的关键,经济发展综合实力强大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县域经济的发展。结合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主成分分析模型,可知沅陵县在资金投入、劳动力资源、产业结构等方面存在严重缺陷。因此需增加投入、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等以促进县域经济增长。

    2017年12期 v.36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企业投资动机、技术向度变化与投资区位选择研究——以粤苏沪地区港澳台企业为例

    潘振赛;郑代良;张铭晏;王福涛;

    2010年后长三角地区劳动力成本已高于珠三角地区,但港澳台资依旧流向该地区,领先的区域创新能力被认为是此现象的成因。基于2003—2013年相关数据统计分析以验证上述假设。发现中国内地港澳台投资目的已由生产型向非生产型转变,理论上应随之出现的技术向度转向资本偏向趋势在现实发展中明显滞后,调整技术向度的需要目前尚未成为影响港澳台投资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所达到的程度还未对优化利用港澳台投资产生本质性影响。在未达到足够水平的情形下,创新能力只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籍此建议强化引导港澳台投资企业技术向度向资本偏向调整,提高设备更新激励强度,基于协同创新确立内地与港澳台新的经济合作基础。

    2017年12期 v.36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欠发达地区流通业与区域经济增长相关性分析——以广东省河源市为例

    叶影霞;

    为研究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与流通业发展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了流通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并以广东省河源市为例,依据河源市2004-2016年流通业产值与地区生产总值指标数据,通过平稳性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及回归方程分析等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河源市流通业与区域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的正向关系,流通业的发展能够带动河源区域经济的显著增长。在此基础上,为欠发达地区在经济新常态下更好更快地发展流通业提出相应对策。

    2017年12期 v.36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ASEB栅格分析的青山岛体验式旅游开发研究

    李策;

    青山岛位于洞庭湖南部,是全国仅存三座渔村之一,有丰富的自然和历史人文资源,具有体验旅游开发的潜质。通过ASEB栅格分析认为应通过提炼明确主题形象,加强青山岛体验式旅游产品开发,引入体验化的接待设施等方式来开发当地旅游资源。青山岛体验式旅游开发不仅能促进当地经济,而且能加快湘阴新城镇化建设的进程。

    2017年12期 v.36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政治学研究

  • 实证意识形态的偏向

    王亚飞;

    在科技跨越发展、知识财富极大充裕的今天,实践所创造的巨大生产力却在限制甚至改变人类自身的生产生活。科技所繁衍出来的新的研究方法,即实证的研究方法逐渐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实证的概念通过人这一媒介转化为一种意识形态,实证是否就必须陷入虚假概念的陷阱?因此,我们首先需要澄明实证意识形态的真正内涵,并通过解析这一概念,走出实证意识形态的困境。通过实证方法论的创新,不仅仅是创新实证本身,更是对运用实证方法研究事物本质的人的观念创新,通过教育的革新,得出实证意识形态真正的出路。

    2017年12期 v.36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怀化市科技廉政体系基本框架的构建研究

    杨吉兴;郑代良;李元祥;

    怀化市科技管理工作内涵丰富,科技管理过程复杂,由于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科技廉政风险客观存在,防控风险任重道远。以国家廉政体系理论、内部控制理论、预防腐败理论等作为理论基础,以推进廉政体系建设、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教兴市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破解治理与防范科技领域腐败难题等为现实依据,借鉴国内外关于科技腐败治理和廉政风险防控的做法经验,建立起怀化市科技廉政体系基本框架,将科技廉政风险防控目标、主体客体、制度体系、运行机制、路径选择和廉政文化建设等内容融为一体,构建科技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和闭环系统,建立事前、事中、事后"三道防线",采取全员、全程、全面"三全防控",从而达到防控科技廉政风险、营造风清气正科技环境、破解治理与防范科技腐败难题的目的。

    2017年12期 v.36 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法国大革命中的宗教改革

    夏洪亮;

    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史上最彻底的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彻底推翻了封建制度,实现了"民族再生"。作为封建王权重要支柱的天主教会始终处在革命的漩涡之中。资产阶级的不同革命派别由于自身的宗教观念差异和所处革命情境的不同,在天主教的改造问题上经历了利用、打压、建立新教和重新利用的过程,宗教斗争异常激烈。

    2017年12期 v.36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8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哲学与历史研究

  • 网络暴力事件中的道德失范现象及其反思

    潘宇翔;

    网络暴力其实质是一种社会道德失范现象,根据道德在其中充当的作用网络暴力可分为"道德审判型"、"道德绑架型"、"纯粹情绪型"三种基本类型。目前对网络暴力事件中道德失范现象的分析与解决主要从社会与网络制度的规范以及公民素质等方面提出,但仔细辨析就能发现,这些原因与方法并不能解释"伪"道德主体这一现象。尝试解释这一现象,对于伦理学尤其是美德伦理学来说具有积极作用。

    2017年12期 v.36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正义伦理视角下反贫困对策研究

    张迪;

    基于正义伦理的新视角,阐释贫困与社会正义的关系,剖析我国物质贫困与精神贫困并存、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并存、狭义贫困与广义贫困并存等贫困问题的整体特征及其社会风险,积极谋求社会财富的增加,增加人文关怀、抑制正义失范等反贫困对策。

    2017年12期 v.36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胡文蔚对《庄子》结构整体性的探索及其庄学意义

    彭时权;

    清初治庄家胡文蔚延续明代义理解庄的思路对《庄子》文本结构整体性问题进行辩驳和探索,以"庄实老之注疏"的思想对内外杂篇的义旨进行贯穿与统摄,首此鲜明提出通篇"可作一篇读",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体系。而其庄学的整体结构观对清代之后以文章学视角解庄的孙嘉淦和藏云山房主人具有重大影响。

    2017年12期 v.36 8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何休公羊学“条例”研究综述

    张振;

    何休的《春秋公羊解诂》是公羊学研究的"重镇"。当今对何休公羊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条例",如"三科九旨"、"五始"、"七等"、"六辅"、"二类"。只有对何休"条例"的来源、性质、内容、意义作全面的了解,才可能更好地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2017年12期 v.36 9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庖丁解牛”义理探析

    陈涌鑫;

    "庖丁解牛"为《庄子》中极具深趣至理的一则寓言,尽管广传泛释,但是不乏义理未明。只有结合《庄子》全书诸篇的意蕴关联,契中"庖丁解牛"的关键命题,领会庄子层层转进的情致理境,才能最终揭示庄子的生命视域及处世艺术。亦即庄子以"道也,进乎技矣",通过技而通达道的境域,并进而"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突显生命主体的挣得和生存空间的敞开,最终"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则是君臣乃至万事万物在"人相造乎道"、"相忘乎道术"的道域中各得"养生",其中实则蕴含一种以道为依托而具平等自由的生命理念。

    2017年12期 v.36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5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文学与艺术研究

  • 两种同名文言小说《暌车志》比较研究及作者考辨

    张伟丽;

    宋代有一部著名的文言志怪笔记体小说《睽车志》,作者为南宋的郭彖,国家图书馆也藏有一部《睽车志》,作者为欧阳玄,鲜少为人提起。二者书名相同,但内容完全不同,郭本更具文学性,欧阳本更像是记载奇异事件的历史类材料的集合。由明至清,这两种同名的文言小说并行于世,郭本流传有绪,作者也确凿无疑,欧阳本则散见于《说郛》等丛书,作者亦存疑,经过推测,应为托名伪作。

    2017年12期 v.36 103-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简书与《战国策》《史记》对读评议

    高卓;

    帛书与传世本进行对读研究是文献学重要的研究方法,通过二者的比较可以发现内容存在的问题。就马王堆汉墓帛书中《战国纵横家书》之"苏秦献书赵王章"内容,与《战国策》《史记》中的文段对读,发现一些可以做进一步讨论的地方。

    2017年12期 v.36 10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叉诗歌特色研究

    李寅生;胡艳菊;

    刘叉是韩孟诗派中一名重要的诗人。相对于韩孟诗派的领军人物韩愈、孟郊的诗歌研究来说,对刘叉的诗歌特色研究就薄弱的多。这不仅是因为他流传下来的诗歌只有27首,更因为刘叉自云"生涩有百篇",他的诗歌以追求险怪为主,有时候甚至刻意去追求这种特点,导致其诗歌晦涩难懂。尽管流传下来的诗歌的数量少而且晦涩难懂,但是他的诗歌依然在中唐诗坛焕发光彩。

    2017年12期 v.36 109-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创造的批评——朱光潜意象批评论

    袁龙;

    朱光潜融合中西诗学、心理学研究成果构建自己的意象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创造的批评"。这有助于我们反思当下的文艺批评现状,深刻理解习近平文艺批评思想。

    2017年12期 v.36 114-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禅”释“子恺漫画”

    赵丽华;

    丰子恺以"子恺漫画"闻名于世,在漫画作品中融入了典雅的艺术意境和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了作品别样的"禅"释,为我国漫画特别是抒情漫画的开创和进一步发展做出了巨大突出的贡献。

    2017年12期 v.36 118-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教育与教学研究

  • 地方本科院校自考助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以怀化学院武冈师范助学点为例

    张慧春;补爱军;

    自考助学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高校在办学实施过程中如何树立创新意识、科学管理学生、注重办学效益、提升办学质量已成为当前有待探讨的重要课题。通过对自考助学点在招生宣传、规范助学、注重教学质量、以学生为本等方面办学模式的实践探索,旨在为高校自考助学搭建"人才培养立交桥"培养模式提供有益的借鉴。

    2017年12期 v.36 12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高校建设项目内部控制研究

    何学红;

    根据高校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每个阶段特定的工作内容,以风险为导向,进行业务流程梳理,查找出关键节点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行风险分析,有效地防范和治理建设领域的突出风险,充实和创新了建设项目内部控制的内容和手段。

    2017年12期 v.36 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