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量:1027503

政治学研究

  • 20世纪30年代中华民族的国民认知——基于《中国民族之改造》《中华民族发展史》的文本分析

    王传发;张旭;

    20世纪30年代,随着民族危机日益加重,国内对中华民族的国民认知讨论逐渐增多,张君俊《中国民族之改造》与郭维屏《中华民族发展史》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在当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前者运用大量数据论证南北方人在体力、智力的差异,并提出南人北迁可以实现中华民族智力、体力的均衡发展,以应对外侮等主张,具有较强的学术性,但其受错误的“地理环境决定论”影响明显。后者力图通过总结中华民族的诸多优点,达到“恢复民族的自信”“对中华民族有……坚决的自信”,以“更有效的努力于中华民族的复兴运动”的目的,具有较强的政治性。两个文本皆论述了中华文化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凝心聚力,以及重视体育训练在健全人格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这对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和重视体育教育有一定的借鉴价值。然而,对于当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把握“共同性”是其主导、方向、前提和根本;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必须深刻理解中华民族一体性的主线和方向,而非对中华民族的国民认知以偏概全的理解与肢解。

    2024年06期 v.43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0 ]
  • 时代影像志:新时代中国纪录片的历史价值

    杨芷郁;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纪录片始终立足时代,发挥了“时代影像志”的重要作用,提高了国家文化的传播力。新时代语境下,通过丰富的影像语言,在视觉和听觉的综合信息中,探源中华文明、传递主流价值、聚焦科技前沿、坚定民族自信、提升传播效能,在文献史料和影像史料深度结合过程中诠释新时代中国纪录片的历史价值。

    2024年06期 v.43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 ]
  • “第三波浪潮”中数字政府治理“先发阻滞”现象的成因与消除途径

    曹冬英;王少泉;

    数字政府治理的重要理论基础是数字时代治理“第三波浪潮”理论。治理过程中的“先发阻滞”现象内涵丰富,具有多种表现及实例。数字政府治理中“先发阻滞”现象的成因主要是:工具理性强于价值理性;沉淀成本催生负面影响;治理惯性生成负面影响。“第三波浪潮”中消除数字政府治理的“先发阻滞”现象具有明显的必要性,具体途径是治理过程中兼顾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消除沉淀成本、治理惯性的负面影响。

    2024年06期 v.43 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 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面临的挑战与践行路径研究

    宋耀茹;韦正富;

    “批评与自我批评”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是中国共产党伟大自我革命的有力武器,并随着中国革命、建设的实践而不断发展完善。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精神是其理论基础,各时期党的建设与政治需求是其发展的现实需要。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批评与自我批评存在不敢批评、不能批评与“软腐败”的实践挑战。基于此,应完善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党内法规体系、持续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进一步强化对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全过程监督。

    2024年06期 v.43 1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 ]

人类学研究

  • 文化符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研究——以承德避暑山庄为例

    徐婧;祁进玉;

    符号是意义的载体,更是参与或促成社会行动的途径与手段,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是中华民族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使用的文化象征,具象地表达了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与独特魅力,是强化中华民族情感认同、凝聚民族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承德避暑山庄作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的典型代表,象征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灿烂的文化传承,深入讨论其作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的历史过程、文化内涵及现实价值,是凝聚民族力量、坚定民族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种重要途径。我们应继续深入挖掘和传承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共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文化力量。

    2024年06期 v.43 2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 湘西苗族舞狮文化逻辑的体育人类学考察

    霍晓丽;

    体育人类学是一门跨专业、综合性的新兴学科,运用多学科方法,侧重体育的人文性,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逻辑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舞狮是湘西地区苗族传统的体育活动,这种活动与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场域相适应,历经民间信仰祭祀仪式、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民俗文艺表演节目的演变,成为当地“玩年”和“接龙”的展演活动。湘西苗族舞狮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团结进取的精神气质和兼容并蓄的包容心态,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中具有普遍性,这有助于地方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未来湘西舞狮需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得到传承与弘扬。

    2024年06期 v.43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民族学研究

  •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传说叙事——以大理巍宝山老君传说为例

    薛其龙;

    大理巍宝山老君传说是我国西南地区多民族认同的民间文学,其生成与地理互通互访互传、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息息相关,呈现了道教的在地化发展过程和地方意义的再生产。点化南诏王细奴罗的人,经历书写叙事(梵僧)、口头叙事(老君)、实物叙事(遗物)的变化,主要是道教/佛教、民间/官方、彝族/汉族、传说/文献的文化交往交流交融,表征了民族民间传说的变异性和生命力。巍宝山老君传说既是传统道教文化的延续,又是跨地域、跨民族、跨文化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及族际间的认同建构,是多民族因素互动、博弈和共谋之复合结果,这为考察西南边疆的文化交往交流交融与民族认同提供了个案。

    2024年06期 v.43 38-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 ]
  • 记忆与空间:勾蓝瑶寨文化遗产的旅游活化路径建构

    邓敏;徐玲燕;

    旅游作为地域文化“活化”的重要途径,对于民族村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民族村寨是记忆文化遗产的空间,记忆延续和空间生产是传统村落中文化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记忆代表着时间维度上的文化积淀,是文化空间形成的根基;文化空间衡量着空间维度上的文化生产,依托空间实践触发“记忆”,是文化记忆的载体和地方感的寄托;旅游开发作为一种现实力量,能够延续村寨文化记忆,构建村寨的文化空间。基于此,以湖南省永州市勾蓝瑶寨为案例,通过文献分析、深度访谈的方法,构建记忆与文化的关联视角下村寨文化遗产旅游活化路径,为民族村寨保护传承、活化利用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视角。

    2024年06期 v.43 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民族民间文化研究

  • 从意大利藏“苗图”看贵州少数民族在同步中华进程中取得的成就

    耿中耀;倪晓芳;

    20世纪初,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巨变,中华民族在“救亡图存”的过程中作出了积极的应对。新获意大利藏“苗图”系列文本中的诸多绘图形象地表达了:贵州各民族在“实业救国”背景下发展出来的作坊化生产雏形,在民族经济互嵌互补中出现的专业化职业群体,以及消化、吸收汉文化后的教育、婚恋观念转变等文化变革。对该批新获图像资料的分析和解读,展现贵州各民族与时俱进、与全国人民共存亡的历史事实,可为贵州各民族在同步中华过程中提供罕见图像资料支撑。

    2024年06期 v.43 5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2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论音乐形态与文化生态的互文性——以西藏民间音乐为例

    赵雄雄;

    文化生态包含历史、地理与人文。广义的音乐形态涉及音乐语言的各个方面,并不单指节奏节拍、曲式和声、复调配器等音乐理论。特定的文化生态造就与之相适应的音乐形态,音乐形态的产生与发展又是文化生态的组成与扩充。西藏民间音乐是西藏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发展与所处文化生态息息相关。西藏民间音乐源于宗教、庆典仪式、生活习俗等,其曲式旋法、唱腔特征、歌词释意、表演动作、服饰道具等均显藏族文化生态之特征。

    2024年06期 v.43 60-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历史学研究

  • 明代辽东与兀良哈三卫互市关、市考

    孟艳霞;

    明代辽东与兀良哈三卫的互市贸易最初以马市的形式出现,最早设置于永乐二年(1404),之后时开时废,至成化十四年(1478),马市复开,才逐渐稳定下来。万历二十三年(1595)又设置义州大康堡木市,直至明末。其交易场所主要以长城沿线关口、镇堡为主,辽东对兀良哈三卫的马市有广宁马市、广顺关马市、新安关马市三处以及义州大康堡木市一处,对互市设置、分布以及关、市进行考证,可窥见明朝与兀良哈三卫之间的边贸概况。双方之间的贸易往来,对促进双方的交流交往交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效地加强了民族之间的融合。

    2024年06期 v.43 6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 晚清名臣丁宝桢的家庭与家族

    普晋;

    丁宝桢是清代晚期的一位重要官员,因斩杀慈禧太后的宠臣安德海而声名显赫。他在针对我国东部沿海、西南边疆及周边地区的各类事务处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曾先后担任山东巡抚、四川总督等重要职位,在任职期间处理了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诸多事务,为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国家自强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在此借助《丁文诚公家信》等文献资料,对丁宝桢的生平及其部分家族成员信息进行梳理,试图厘清丁宝桢的家族关系,进而绘制其家族谱系图。

    2024年06期 v.43 7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文学研究

  • 论唐代治道赋的主题内容与形式特征

    郑真先;

    唐代治道赋之数量为历代之最,且在内容与形式上亦有特色。内容上,唐代治道赋倾向于书写明君贤臣、尚贤纳谏与偃武修文等主题,而赋中所论“治道”之特色,一是“以古为镜”、主动学习历史经验,二是“兼容并蓄”、自觉接受儒道思想;形式上,唐代治道赋多为律赋,且与科举考试相关,赋题“或用古事,或取今事”,用韵规则以限八字韵为主,以及限五字韵、六字韵、七字韵、以四声为韵与不限韵等,篇幅一般在四五百字之间。通过对唐代治道赋进行深入考察,既有助于揭示其在内容与形式上的特征、推动中国古典赋学研究的多维发展,也有助于加深对唐人治道的理解、强化现代中国推行人才强国战略的文化自信。

    2024年06期 v.43 86-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 ]
  • 靛房汉语施事标记“他”的分布、来源及语法化

    鲁美艳;

    靛房汉语是指湖南省龙山县靛房镇土家族人所说的汉语。靛房汉语有施事标记,可记作“他”。首先从共时角度探讨“他”的分布特征,然后再从历时角度探寻“他”的来源及语法化过程。通过与土家语施事标记ko~(35)的对比分析,从而得出结论,靛房汉语施事标记ko~(35)是受土家语的影响而产生的,是属于语言接触而引发的一种比较特殊的语法化现象。

    2024年06期 v.43 9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 ]
  • 安徽老字号文化外宣翻译的记忆理路考释

    汤玲玲;

    安徽老字号承载着地域和时代变迁的文化印记,然而在信息化时代却面临着文化传承的新挑战。在运用定量与定性法廓清老字号相关发展史的基础上,以“记忆”为主线,探讨洛特曼文化符号学记忆理论与阿斯曼文化记忆理论的耦合之处。运用两种记忆理论对“胡玉美”“傻子瓜子”等安徽老字号进行分析和阐释,从记忆的象征、文本和历史三个维度剖析安徽老字号文化记忆断裂与延续、文化符号再现与传播等问题,探寻安徽老字号文化外宣翻译的跨学科研究路径,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走出去”提供启示。

    2024年06期 v.43 100-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 ]

教育教学研究

  • 家庭文化塑造当代大学生婚育观念的几点思考

    何旭娟;蔡连艳;

    家庭文化是在长期的家庭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文化样态,集中反映了家庭的价值观念与道德准则,对大学生婚育观念的形成、塑造具有重要的影响。当前,社会要充分发挥家庭文化的重要作用,通过夯实家庭教育,构建大学生婚育观念的理性认知、价值认知与情感认知;丰富家庭活动,培育大学生尊重、平等、忠诚、信任的婚育观念道德准则;依托家庭传统,强化大学生婚育观念的责任伦理,增强大学生的婚恋责任感、家庭责任感与社会责任感,引导和帮助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婚育观念。

    2024年06期 v.43 10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 ]
  • 基于DEA-Tobit模型的区域内学前教育资源使用效率测评

    刘伟;徐文仪;

    采用DEA-Tobit模型,以湘西地区H市为例,深入剖析了区域内学前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研究结果显示,区域内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在不同地区间存在显著差异,城镇资源配置明显优于乡村。同时,部分地区的资源配置效率有待提升。此外,还发现资源分配存在冗余与不足的现象,非DEA有效地区在某些投入上存在优化空间。资源利用效率与经济、人口等多重因素紧密相关,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口密度、城市化进程、教育资源配置结构、学前教育班级规模以及幼儿园园所规模和容量等。为提升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决策部门需制定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投入优化,以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同时,应加大政策引导力度,促进教育的公平和均衡发展。

    2024年06期 v.43 113-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5 ]
  • 思政元素在食品卫生学中的体现及其深度融合模式构建

    魏麟;李安;阚玉娜;

    为阐明思政元素在食品卫生学中的体现,探讨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深度融合模式的构建,文章先概述思政元素的定义、作用及其与课程教学的关系,然后详细探讨食品卫生学中的思政元素,包括食品安全意识、道德伦理规范和法律法规的遵守,指出思政元素与食品卫生学在共同目标、相互渗透和相互促进等方面存在的紧密关联。提出构建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深度融合模式,包括融合模式的设计理念、实施路径和预期效果。在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课程思政实践中,通过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加强实践环节,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食品卫生学教学中。同时,还分析了深度融合模式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未来食品卫生学课程思政建设提出建议,强调应注重知识传授与思想引领的有机结合,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并强调实践与应用的重要性。

    2024年06期 v.43 120-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 ]
  • 课程思政元素与微生物实验教学的融合模式探讨

    黎晓英;

    探讨课程思政元素与微生物实验教学的深度融合模式,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微生物学作为生命科学的重要分支,其实验教学不仅是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平台,更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责任意识、伦理观念及创新思维的关键环节。从课程思政元素、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特点、课程思政与教学的融合模式探讨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通过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评价等不同融合模式,探讨课程思政元素与微生物学实验深度融合。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课程思政元素与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高度融合,对于培养学生成为既有扎实专业知识,又有高尚品德、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06期 v.43 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本、原、用”一体 “道、术、法”融通——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情商”——亲和力研究》有感

    彭小奇;

    <正>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情商”——亲和力研究》一书是周小李教授所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获评“优秀”结项的最终成果。她认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三性一力”,需要从“本、原、用”三个层次论“道、术、法”。高校思想政治课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其思想性是"本”,即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指向是“道之以政”,是合政治性与合目的性的统,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方向的正确保证。“原”就是考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其理论性、科学性建设,以“察迩来远”,进一步探求其“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性即学理性,指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结构层次、逻辑及教育规律。离开学理性就只有思想的狂热,没有思辨、证成,会导致“泛政治化”现象。因此,必须坚持以政治性为统摄和以学理性为依托的辩证统一,探索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树常青的方法,尤其要提升其重要情商一一“亲和力”,以此作为保障,综合施策、精准用“法”。

    2024年06期 v.43 2+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8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9 ]
  • 下载本期数据